甘肃省

|

甘肃省

甘肃省信息

  • 地区名称:甘肃省
  • 长途区号:0930—0939、0941、0943
  • 区划代码:620000
  • 邮政编码:730000—747000
  • 车牌号码:甘A—甘P
  • 行政级别:省
总站>甘肃省首页>旅游景点>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省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基础上设立。位于武威星火产业带沙产业示范区内,占地1万公顷,距武威市区20公里。已建成办公楼、招待所、了望塔等基础设施2679平方米,动物驯养繁殖场37320平方米,动物半放野区围栏7000公顷,建成神州休闲园一处,修建钓鱼池1800平方米,人工湖15万平方米,.建成占地1100平方米的沙产业馆,800平方米的动植物标本馆和各类动物展馆13800平方米。

门票参考:20元

所在地/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大街西环路80号

开放时间:09:00~17:00

适宜季节:夏季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总体介绍

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1987年11月经原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位于武威市城东科技示范园区内,主要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拯救、保护、繁育研究和东沙窝沙漠综合治理工作。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中心基础上设立“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如今的在野生动物园,存养珍贵动物有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棕熊、黑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6种200多头(只、匹);建成百鸟苑、鸵鸟馆、羊馆、雄鸡馆、宠物馆等动物馆舍2100平方米.引进孔雀、大天鹅、黑颈鹤、鸳鸯、鸵鸟、红腹锦鸡、岩羊、阿拉伯狒狒、浣熊等各类观赏动物41种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标本展览馆,制作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800余件。

与此同时,该动物园还建成钓鱼池、室外游泳室、沙漠赛车场、啤酒广场、神州休闲园娱乐项目,购置安装丛林飞鼠、飞行表演塔等游乐设施8件,完成占地500亩的人工湖工程,配备游船10艘,铺设彩砖道3500平米,种植铺设草坪30000平米,栽植各类树木3.2万余,配置花坛花地6500平米,昔日荒滩沙地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保护成就

到2008年底,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已成功引进和繁育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藏原羚等濒危珍稀动物(包括鸟类)28种300多头(只、匹)。由于在野生动物保护、繁育、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分别被甘肃省林业厅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先进单位”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繁育先进单位”称号。

野骆驼

野骆驼是世界级的濒危物种,野外仅分布在中国的新疆、甘肃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部分地区,全世界仅存800峰左右。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自1988年起对野骆驼进行了异地繁殖驯化研究和保护工作,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0年7月,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野骆驼存栏数量达到20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骆驼人工饲养种群。

普氏野马

从1989年起,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先后从北京动物园、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德国泰尔公园、德国慕尼黑动物园引进普氏野马18匹。至2002年5月,普氏野马的存栏数已增加到37匹,这其中还不包括向国内其他省区调出的14匹,成为国内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普氏野马繁育保护基地。到2010年9月,种群数量达到了74匹。

2004年,中心启动了国家林业局投资400万元的普氏野马放归工程项目。2010年7月,国家林业局指派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对计划放归区的植被、水源、隐蔽条件、人群经济活动方式及强度等涉及野马生存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勘查和论证,确定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马圈湾、后坑子一带为实验性放归基地。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遴选出最适宜放归的7匹野马组成放归种群,这7匹普氏野马于9月21日经麻醉、捕捉、装箱,经过20多个小时,跋涉1000余公里从武威到达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了4天的区域适应性饲养围栏,9月25日进行正式试验性放归,使野马尽快野化、复壮,恢复自然野性,回归大自然。这是中国首次在新疆以外的地区放归普氏野马。

赛加羚羊

赛加羚羊(高鼻羚羊)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其角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野外已近40年没发现踪迹。1988年,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首次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引入2只赛加羚羊,同年年底又从该市引入6只。1990年,中心从德国泰尔公园又有效引入11只,从此中国也有了赛加羚羊。

为了恢复这一物种,也为了获取羚羊进行驯化研究,承担了国家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七五”攻关项目《引进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生态、繁殖、饲养、哺幼、管理、疾病防治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项目于1994年通过了部级鉴定,成果达到了国外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其中:人工哺育幼仔、苜蓿草消化试验研究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经多年对赛加羚羊生态行为、饲养管理、人工繁育、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的系统研究,2011年5月存栏数量已达到79只,2011年底数量超过100只。是国内惟一的赛加羚羊人工驯养、繁育、保护、研究基地。

金丝猴

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与生境相近的动物园开展川金丝猴的饲养繁殖已取得成功,但在半荒漠地区的迁地繁殖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从1992年引进川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繁殖,至2004年10月共繁殖成活13只,使川金丝猴在半荒漠地区的人工饲养繁殖取得初步成功,属世界首例,也为川金丝猴在更广范围的迁地保护奠定了基础。

交通信息

于东关乘车,穿清水镇,过清源街,再向东约10公里即到。

甘肃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