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

|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

杜集区信息

  • 地区名称:杜集区
  • 长途区号:0561
  • 区划代码:340602
  • 邮政编码:235000
  • 车牌号码:皖F
  • 行政级别:市辖区

杜集区相邻地区

总站>杜集区首页>旅游景点>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通济渠唐宋时称汴河,流经濉溪县境40余公里,历隋、唐、宋三代五百余年,南宋时淤塞废弃。1999年年初,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进行发掘,共开探方8个,揭露面积930平方米,历时近200天。柳孜运河遗址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所在地/隶属: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柳孜村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第五批(隋唐至宋)

历史沿革

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通济渠唐宋时称汴河,流经濉溪县境40余公里,历隋、唐、宋三代五百余年,南宋时淤塞废弃。柳孜镇,古称柳子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尽管名为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但是柳孜后来的考古证明,所谓的码头遗址实为桥梁遗址。

抗日战争期间,在柳孜镇隅子街口,离地面五米深的地方,发现一条由南向北深入地下的石台阶。石阶均用两米长、六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的青石块砌成。当时,即断定是位于大运河南岸的一座大型石码头,由于兵荒马乱,无人顾及考证发掘。

建国后至1984年,在濉溪县境内,还因群众烧窑取土、修筑宿永公路、兴修水利等,多次挖开了大运河断面。河槽口宽四十米,底宽十五米。堤为夯土结构,坡度较小,河床内为淤泥沙土,从地表向下七米,仍未见原始土层。

1999年年初,百善镇以西宿永公路段拓宽工程开工。在对穿过柳孜村一段工程进行裁弯取直的新路基础施工时,施工方挖掘中出土大量瓷器等文物。结合当地老人所讲抗战时深入地下五米石阶的传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路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共开探方8个,累计揭露面积930平方米,历时近200天。发掘出一处石构筑物遗址、8只唐代沉船,以及隋唐宋金时期瓷器1653件、灰坑一座,还有大量铁器、骨器、石器、画像石、动物骨骼等,出土瓷片数十万件。这次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古文记载

据《宿州志》记载:柳孜为巨镇,有庙宇99座,井百眼。著名东晋音乐家桓伊和“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就是生长在这里,可见当时柳孜文风之盛。然而,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南宋光宗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塞,柳孜镇也因此衰落下来。

历史意义

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柳孜镇又因安徽省文物局考古发掘队在这里的重大考古发现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瞩目。八艘唐船、宋代码头、大批唐宋名窑瓷器的相继出土印证了这块土地昔日的繁华。二000年四月八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郑欣淼在柳孜实地考察后,向世界郑重宣布:“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是中国运河考古的重大成果,证明了大运河的流经路线,填补了中国运河考古的空白”。

文物遗存

遗址内出土有唐宋时南、北方十几个窑口的大批瓷器,还发现唐代沉船八艘,出土三艘,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码头,均属首次发现。

柳孜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其中瓷器为多,其它为铜钱、铁器、石器等,陶器有灰、红色陶,釉陶和建筑陶等。器形有缸、盆、坛、和砖瓦等。铜钱均是方孔圆钱,有“开元通宝”、“嘉佑通宝”、“熙宁通宝”。铁器有三足釜、斧等,石器有磨、石柱、锚等。瓷器品种最多,有青、黄、白、黑、白地黑花、外黑或酱、内白等许多釉色,一般釉质较粗,少数青、白釉较细。瓷胎多为较粗的泛黄或灰色胎,少数白瓷胎洁白细腻,瓷器多素面,少数印花、刻花、三彩、点彩和堆贴文饰等。器形以碗数量最多,其次有罐、盆、三足器、杯、壶等。从瓷器的釉色和造型初步辨认窑口的有:寿州窑、肖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定窑、越窑、长沙窑、均窑等隋、唐、宋时期的窑口,还有一些不明窑口的瓷器有待进一步确认。

文物价值

柳孜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实属罕见,这为唐宋陶瓷业的生产、运销、外销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2011年,委托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所等部门,编制《柳孜运河遗址产点段环境整治方案》、《柳孜运河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规划和总体实施方案3个,先后完成大棚展示、文物修复、环境整治、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安防技防、陈列展览、厕所建设等单项工作方案10个,柳孜运河遗址的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管理保障有了明显改善。

2013年,柳孜运河遗址正式入选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首批申遗点段,按照中国遗产院“大运河申遗文本资料清单”要求,先后搜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考古文献20余份,充分展现柳孜运河遗址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良好的保护管理状况,基本满足了大运河申遗文本制作对基础资料的要求,9月21日,柳孜运河遗址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的检查验收。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标志着大运河从此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共同保护的遗产。

杜集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