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南山区

南山区信息

  • 地区名称:南山区
  • 长途区号:0468
  • 区划代码:230404
  • 邮政编码:154100
  • 车牌号码:黑H
  • 行政级别:市辖区
总站>南山区首页>旅游景点>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建于1959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这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艺术的实物标本。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107号

门票:18元

开放时间:08:30~17:30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博物馆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2001年(3A)

馆藏文物

岩口簿

盐史文物主要是反映井盐钻井、采卤、输卤、制盐的生产工具和设备,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契约、帐册和当时采用传统方式钻井的原始记录——岩口簿等。

治井工具

在井盐生产工具和设备中,大量地是井盐钻治井工具。共珍藏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井盐凿治井工具130余种,约400多件。这些工具形态各异,轻重、长短比例悬殊,有的长达5米,有的又不足1米;既有重达数百公斤者,又有轻为几公斤的。

工具分类

按用途分,凿治井工具包括用于正常钻进的钻头,用于特殊作业的钻头,打捞工具,补腔工具,测井工具和修治木柱工具等几大类。在这些工具中,凿井工具长大粗重,锋刃钢利,既能适应钻凿不同岩层和不同井段的需要,又能满足井下特殊作业的要求,把盐井凿达上千米,这在当时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成就。

打捞工具

打捞工具则构思巧妙,制作精巧,种类繁多,各具神通,能够成功地取出掉入井内的各种物件和排除井下发生的事故。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自贡盐场的工匠正是采用这些工具,创造了世界钻井史上的奇迹,凿成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为人类文明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馆藏凿治井工具,既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载体,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和水平。

契约帐册

馆藏盐业契约和经营帐册亦是珍贵的盐业历史文物。馆藏盐业契约形成时间上起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下至民国37年(1948年)。这两百多年间,正值中国封建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历史阶段,这些契约再现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若干方面,反映了清代以来自贡盐业的经营管理和井灶租佃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井盐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盐业经营帐册则系统地反映出井盐业的生产经营,是盐史文物中的珍品。

馆藏岩口簿是反映清代以来井盐凿井成就的珍贵文物。它记载了钻前准备、凿井过程中每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每天凿井的进尺,岩层情况、井下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处理事故采取的措施与办法等内容。岩口簿中保存的传统凿井工艺和地质资料是罕见的,是研究清代以来凿井工艺、地质钻井录井和古代科学技术的珍贵文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馆刊介绍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

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

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

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场馆成就

建馆四十多年来,该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现有近2000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曾对本馆做过专题介绍。该馆馆址由两座古建筑组成,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及其附属建筑,占地6303m2;一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占地705m2。

研究意义

该馆收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中实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件。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馆藏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价值。

《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陈列中的清代凿井机械碓架,靠人力踩动,以铁制钻头冲击井底岩石,可将盐井凿达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钻进各种岩层的钻头多达10余种。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

该馆还在馆外保护和复原了开凿于1772年的小桥井,1835年凿达1001.42米,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千米深度的□海井。盐运商会馆王爷庙,是反映清代井盐生产和运输的现场陈列。馆刊有《井盐史研究》。

南山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