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

福建省

福建省信息

  • 地区名称:福建省
  • 长途区号:0591-0599
  • 区划代码:350000
  • 邮政编码:350000-365400
  • 车牌号码:闽A—闽K
  • 行政级别:省
总站>福建省首页>旅游景点>泉州德化九仙山风景区

泉州德化九仙山风景区

福建德化九仙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古瓷都德化县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铭三乡镇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海拔1,658 米。据县志载,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山上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峦竞秀。著名的有永安岩、龙池、灵鹫岩、仙棋枰。原为道教场所,后为佛教所据。明代在永安岩、灵鹫岩建有庙宇,今仅存木构殿宇残迹和弥勒造像一尊。另有许多富于神话色彩的古迹和40 多处诗刻、题刻。另有山东日照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

门票参考:55元

所在地/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

开放时间:07: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天

旅游景区级别:4A

基本介绍

福建德化九仙山风景区是历代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气象景观有云瀑、佛光;人文景观唐代石雕弥勒佛是九仙山风景区的特别佳景。九仙山年均雾日300天、相对湿度87%、平均风速7.0米/秒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国第二,山顶有全国重点、福建省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山上由于长年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佛光等气象景观;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观雪景的绝佳去处;还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四脚鱼)。

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有仙桃石、寿龟石、夫妻跷跷石、旋转石,还有的如鼓、如狗、如狮、如象、如法印等。异洞有蛇岳洞、九十九洞、摩云洞、齐云洞、弥勒洞等,“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有的洞里有洞,有的洞洞相通,而弥勒洞,弥勒佛端坐洞中,光从石缝入,水从洞底出,洞顶佛光陷现,入洞气象幽深、清净,令人如临仙境,玄妙神奇,堪称一绝。

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

景点景观

灵鹫岩

灵鹫岩位于九仙山巅东侧,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寺的墙、柱均为石筑,释迦牟尼等15尊佛像亦为石雕。明万历年间柱础重修,新建山门石坊,德化知县杨文正“一方净土”题匾和永春知县夏忠“胜迹维新”题匾于坊上。大学士张瑞图,太仆丁启睿,状元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邑司训甘天训的题刻牌匾,悬挂于主殿两侧。清初整新两殿,增置岩田。16-18世纪,这里曾是省地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僧徒分成九仙派18个支系,发展至900多人,分住或住持全省89处寺庙。文化革命期间被毁。

弥勒佛石刻像

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唐代开元丙辰年(716年)开山僧邹比坐化前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宽3.1米、周长8.90米,雕工精练,神态逼真,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还有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还有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字刻和诗刻,为九仙山增辉。

屏南九仙山

九仙山位于县城西60公里,毗邻仙山草场与建瓯县交界,为鹫峰山脉的主峰所在地,海拔1538米,风景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九仙山为中生界火山岩覆盖,岩体大部裸露,气势壮观。山上生长大片黄山松,姿态万千,尤以螺旋松、莲台松令人称奇。野生红豆杉亦十分常见,生长茂盛壮美。山梁弯间皆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鹫峰山,在福建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九仙山在屏南县西,风景秀丽,为闽北名山。”

九仙庙

为供当地牧童王水之庙,旧庙位于鹫峰山坳平洼处,建毁时间不详,但考其石柱、石条、石梁、放生池等遗址,可知规模颇大。1989年,岭头村民募捐兴建新庙,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塑有九仙王水和八仙塑像。

日照九仙山

位于山东日照的。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孙膑书院

孙膑书院亦称九仙书院、靴谷书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览区内,仓敖岭西麓抱犊峰下,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此。此处峦峰叠翠,松涛阵阵,环境优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蕴深遂的游览境地。

黑牛场花园

位于孙膑书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鹃花园,园内生长着成片的杜鹃、兰锦、粉团、连翘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鲜花竞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诗如画,且多海石景观。杜鹃花开时花色各异,景象壮观,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红、鲜红或粉红,因品系不同,开花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自阴历三月份,粉紫色的"蓝锦"品系,就争相开放。

雪练飞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于积霖谷上游。瀑宽5米,落差20米,瀑下为圆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瀑布落水,一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置身于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豪迈。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练垂空,水泻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练层叠,故称“雪练飞瀑”。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溢满白龙潭之后又往北流过仅三尺宽的云香池,下泻入黑龙潭。

靴石

又名龟靴石。巨石高达三米,重达数万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传说八仙过海路过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铁拐李脱下一只靴子到崂山装来净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净水洒遍山峰,八仙辞别九仙山过海去后,靴子遗留在此,故名靴石。

龙潭大峡谷

九仙山内的龙潭大峡谷,是华北罕见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点有一谷、一狮、连二峦;六窦、六洞、十六潭;八门、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贯龙潭。全谷达七十七景之多,被誉为“齐鲁小三峡”。龙潭大峡谷:峡谷两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绿色植物,那绿色就像泼出去的绿彩,就像画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画,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或浓或淡的绿色光彩。人走在山间小径上,就像走在画中。

白龙潭

又名霜潭。位于九仙山北麓,山泉汇集的毛家河,潭状如井,壁高百米,直径三十米,东、南、西三面为悬崖峭壁,北面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状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在山峰间奔流而来,骤然从悬崖上跌落,形成白涧瀑布。再向前顺河而过石门,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将河水截断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测的白龙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车崖镌字“孝子回车”,精警醒目。涧水从隘口落下,下泻潭中,云蒸霞蔚,壮如白练垂空飞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险幽深使人临渊心动。潭北有龙王庙,为祭潭祈雨的场所。白龙潭水纯洁清洌,甘甜可口。又称“甘泉”、“玉泉”。这两个龙潭瀑布个个深不见底。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到这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一根扁担掉了,结果第二天那根扁从东海中漂了上来。从此,这龙潭便有了直通东海的传说,也有了旱年来此求雨的民间祈祷活动。

洗耳泉

在九仙山东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书“洗耳泉”,下方为一山泉,流水长年不断,俗称“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体之大,实属罕见。上款为“明崇祯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吕一奏题书”。吕一奏为明代诸城人,万历进士,曾任知县、户部督饷主事等职。后退归林下,在九仙山筑舍(遗迹仍依稀可辨),以诗酒会友,秉性清高。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自驾游

1、日东高速—西湖口下—向东行驶至日照市区—大学城—潮河路—五莲山

2、同三高速—泊里口下—沿334省道向西北方向行驶可到五莲山,下高速后大约需要30分钟车程;继续向西行驶约10公里即可到达九仙山。

交通条件

九仙山景区紧挨着五莲山景区,其景色特征颇有相似之处。可从五莲坐中巴到松柏乡下车,再包小车去景区。景区内交通方便,各主要景点间都有盘山公路相通。

游览线路

游九仙山-孙膑书院-靴石-龙潭沟-黑牛场花园

人文历史

九仙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还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

由于宗教的兴盛,山中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古迹文物和诗章墨宝。骚人墨客赞美感怀九仙山的诗章,仅清&S226;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收录了120多首,“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灵鹫岩寺,松阴径幽的永安岩,明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俊、会状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进士李为观、清进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永安岩亲题匾额,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处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福建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