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街道

|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水南街道

水南街道信息

  • 地区名称:水南街道
  • 长途区号:0578
  • 区划代码:331124002
  • 邮政编码:323000
  • 车牌号码:浙K
  • 行政级别:街道
总站>水南街道首页>旅游景点>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距遂昌县城16公里、距杭州260公里、距温州170公里、距龙丽高速遂昌东(金矿)出口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公园已开发黄金青年公寓、黄金博物馆、黄金商业街、金池淘金体验区、黄金冶炼观光区、上元茶楼(金都桃花源)、银坑山水库、瑶池仙境、叠翠农家、金艺科普游、金龙穿山游、金窟探险游等旅游项目及景点,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是长三角唯一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求知、探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黄金景区。

门票参考:98元

所在地/隶属: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

开放时间:8:00~16:30

适宜季节:3月~11月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历史发展

矿区金银开采历史悠久,历代迭经兴废。早在唐代上元(公元六七-六五)年间,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

一九七六年,在王震副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了浙江省遂昌金矿,从事金银矿的开采、冶炼。现代矿山集黄金生产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生态良好、景观优美,被誉为“江南第一矿”。它以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汤显祖采矿遗址等)、民间传说(明代刘伯温探金脉、朱元璋金窟避难、刘基听泉、金银婆婆镇山守金等)和矿业开发历史(如唐代金窟、宋代金窟、明代金窟)相结合成为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

为保护和利用矿区特有的矿业遗迹资源,二00五年七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公园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据《遂昌县志》及《菽园杂记》等历史文献记载及科学测定,该矿古代开采始于初唐,止于明末。历代开采遗迹千资百态,扑朔迷离,其规模之大,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工艺之先进,今人叹为观止。 现代采矿区域方圆数公里,上下二十余层,纵模交错,四通八达。规模庞大的开采空间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平时开发旅游、战时防空备战、灾时避难安居的好去处。已被人防部门拟列为人口疏散基地。

主要景点

金池

古人检验矿石含金品位高低的一种重要方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重砂分析法。当初我们在清理古矿硐的时候,就在井下发现了一种类似现代淘金斗的木盘,有的呈船形,有的呈元宝形,有的呈长条形,同时在井下还发现了石杵和石臼。这其实就是一组古人鉴定岩石中含金品位高低的工具。当古人用肉眼无法鉴定矿石中金的含量多少时,则将矿石在石臼中捣碎,装入木采沙盘,然后在水中淘洗,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矿肉则沉于盘底,沉淀愈多,说明含金品位愈高。古人就是在这个池子里检验矿石含金品位高低的,所以我们称其为“金池”。为了让游客朋友亲身体验淘取真金的乐趣,金池里投放了高达99。9%的高纯度黄金颗粒。

金菩萨守金

相传地上本没有金银,两位看守金银的仙女心地善良,私下把金银送到凡间以救济百姓。后被王母娘娘发现贬入凡间,从此,两位仙女便身化石像立于山间,人称金菩萨和银菩萨。

上元茶楼

现今的上元茶楼是重新修建的,上元茶楼在唐高宗李治时的上元年间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茅草屋里却诞生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运行模式——那就是久传不衰的《草鞋换粥》的故事:相传在初唐上元年间『唐代金窟』以矿石品位奇高、黄金质量上佳而名声远扬,一位李姓商人以其独到的思路慕名在此修建了一间简易的茶楼,取名『上元茶楼』。茶楼免费向桃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瑶役提供米粥和草鞋,条件是回收他们脚上的旧草鞋。有的游客可能会为此而迷惑不解——『旧草鞋有什么用呢?』其实奥秘就在这『旧草鞋』里面。试想,旧草鞋上都沾满了金矿的矿沫,这无凝是个一本万利的绝好商机, 《草鞋换粥》的故事由此便广为流传。

翠谷金溪

翠谷金溪,绿荫环绕、流水潺潺,这里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特别多,它夹带着溪流中飞溅的细小水珠,特别的湿润、清凉和新鲜,使人感觉神清气爽、清肺怡人,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氧吧”。

翠谷金溪中有淌水台阶,可以在此小憩听泉、戏水弄影,来一次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领略一番“翠谷水花润客衣,金溪山水沁人心”的飘飘欲仙的感觉。

刘基听泉

观赏翠谷金溪全景的仿古“廊桥”,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在廊桥上凭栏聆听翠谷金溪的万般泉声。泉水轻重缓急、远近高低,犹如琵琶的清脆声、提琴的厚重声、铜管的齐鸣声。

明洪开初,朱元璋派国师刘基——刘伯温为特使,前往黄岩坑现场察看开采金矿事宜。他以过人的睿智解救了百姓,保住了资源让后人得以利用,这就是明朝开国国师刘基听到的特殊的泉水声。“刘基听泉”的故事从此广为流传。有道是:“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我们今天仿佛也能从万般的泉水声中听到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唐代宋代金窟

唐代宋代金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开采规模最大、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开挖于上千年前神秘的金银矿古矿硐,经中国地震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矿洞内的堆积层进行碳14测定,其开采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

金窟里气象万千,硐中有硐,硐硐相连,犹如扑朔迷离的地下迷宫。

据说“唐代金窟”当时生产的是上等的黄金,历代的达官贵人、名绅巨贾都竞相争购。据初步考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头上所戴的步摇用金就是产自丽水遂昌黄岩坑的“唐代金窟”。

银坑山水库

碧波粼粼的一汪碧水宛如一颗祖母绿的翡翠镶嵌在银坑山涧,玲珑通透,绿莹幽幽。天然、无污染的水源。

揖金亭

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派遣太监曹金到遂昌监督开矿,曹金路过此处,见两溪潺潺的流水在此融聚成一泓宁静的水潭,前有古槐盘曲,后临朱栏小桥,隧命侍从停轿细察,顿感此地为绝佳的风水宝地,经向山野村夫仔细打听,方知不远处便是当时全国著名的银矿场——“遂昌永丰银场”所在地——银坑山的山脚下。曹金一行便在离此处不远的刘坞村安顿下来。经精心准备、选定良辰吉日,在此大搞祭汜仪式,以祈求上苍能赐予朝庭更多的金银财宝。该亭便由此得名为“揖金亭”。

黄金博物馆

1976年建矿以来,遂昌金矿黄金生产与环境治理并重,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矿业遗迹保存完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为保护和利用珍贵的矿业遗迹资源,探索古代采冶技术,展现现代矿业文化,创建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旅游观光和科研教学活动场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并在园内设立黄金博物馆。黄金博物馆布展面积1100㎡,馆列展品200余件,内容涵盖古代和现代的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知识及黄金文化和矿业文化知识。

明代金窟

明代金窟位于唐、宋、明金窟的最底部,距地表老硐口垂高148米,1977年,遂昌金矿500中段探矿巷与老硐底部贯通,老明代金窟入口硐重见光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时任遂昌县令汤显祖在朝廷委派的矿使太监曹金的逼迫下,组织开采,为排除矿坑积水,“增车至一百三十五辆”,但“车戽三年杳无底绩”。汤显祖不满朝廷矿政暴虐,作《感事》诗云:“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将矛头直接指向神宗皇帝朱翊钧,下定了辞官的决心。次年初,汤显祖离任回乡,一年后,“石崩,毙百余人”,古代开采由此停止,遂湮没无闻。 遂昌金矿曾在该遗硐周边开采黄金近10万两,解放后浙江省脉金生产的第一桶金采自这里,填补了省内空白。

景区荣誉

矿区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曾被誉为“花园式矿山”、“江南第一金矿”,并被列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8月,遂昌金矿以其悠久的采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被国土资源部列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荣获全国首个“中国黄金之旅”称号。

水南街道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