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

|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荆州区

荆州区信息

  • 地区名称:荆州区
  • 长途区号:0716
  • 区划代码:421003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号码:鄂D
  • 行政级别:市辖区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路,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先后荣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博物馆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多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2件套,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中路166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6:00(周一闭馆)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博物馆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4A

基本介绍

博物馆现有8000多平方米的陈列展厅和2500平方米的临时展区。馆区内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怡人。常设《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馆藏精品瓷器展》、《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荆州楚墓暨熊家冢出土玉器展》等展览,同时,每年自办、推出或引进6至10个临时展览。荆州博物馆现已发展成为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保护、古城古建保护、考古发掘研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是古城荆州靓丽的城市名片,在全国文物博物界有较高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陈列展览

荆州楚墓出土玉器展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按照古人传统的观点,美石就是玉,包括软玉、硬玉、蛇纹石、橄榄石、方解石、水晶、玉髓等。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细腻、色泽晶莹。中华民族素有浓厚的尚玉情结,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出现了精美的玉饰品。自此玉文化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日趋兴盛,并屡创新的发展高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玉进入了发展的顶峰。此时兴起的儒家学说,赋予玉器种种美好道德的属性,“以玉比德”成为当时玉文化的重要特征,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古玉的发展。

荆州在东周时期是楚国的都城所在地,迄今为止已发掘的楚墓有六千座以上。在这些墓葬中,出土了相当多的玉器,品种主要有璧、环、璜、龙凤形佩、管、珠、剑首、印章等。这些玉器按用途大致可分为礼玉、佩玉、葬玉和实用玉四类。2006年以来发掘的熊家冢墓地和院墙湾一号楚墓,集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其时代主要为战国时期,均为考古发掘品,其中不少是精品佳作,具有重要的科学及艺术价值。

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

位于湖北腹地的江汉平原气候条件良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很久远的古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和文明,是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原始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

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展

凤凰山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北约五公里处的楚故都纪南城的东南隅,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平缓岗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纪南城后,这里便沦为废墟并成为秦汉时期的一处贵族墓地。经过考古钻探,已发现秦和西汉时期的古墓180多座,168号西汉墓就是其中的一座。

楚汉织绣品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绣品的国家之一。丝绣品的出现及其发展史对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周时期,楚地的丝织和刺绣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品种增多,制造精细,花型秀丽多变且色彩鲜艳。于此展示的本馆藏品出自被世人誉为“丝绸宝库”的马山一号楚墓和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它们不仅集中体现了当时丝绣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还是研究楚汉时期服饰和艺术的珍品。

馆藏瓷器精品展

中国是瓷器的发祥地。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青瓷器,也就是“原始瓷”。战国至西汉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有了新的发展,部分青瓷已经开始摆脱原始状态。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在东汉,至隋唐、五代逐渐成熟。宋代是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定、汝、官、哥、均等名窑。元代青花、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和发展了宋、元时期制瓷传统,宣德、成化青花制品尤为突出;清代粉彩、斗彩瓷器,风格古雅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制瓷器更是出类拔萃。

瓷器的艺术之美在于器形、纹饰和釉色。由于它的表现手段是立体和多层次的,在厚薄、卷舒、冷暖、莹润之间,不仅展示了历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文化传承、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自汉、晋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经济区域之一,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瓷器,其中一部分堪称瓷器精品。

古代漆器精品展

中国的漆器制作与使用,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工业发达,特别是雄踞南方的楚国,漆器工艺水平更高。秦与汉代,天下统一,漆器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荆州市是全国出土古代漆器最多的地方,荆州博物馆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单位。本馆陈列的是荆州博物馆多年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漆木器珍品。它们主要是出土于战国秦汉的古墓葬中,种类有饮食器、妆奁器、娱乐器、丧葬器、工艺品等。这些文物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图案似锦,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高层次体现。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文物将中国独有的古代漆器文化展示给海内外观众,是广大观众了解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辉煌成就。

馆藏文物

石钺

石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高19.8厘米。荆州市松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以青色大理石为原料,经磨制、钻孔而成。中上部的圆孔用于安装木柄。

铜鼎

战国,口径51.6、通高42厘米。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平折沿,口微敛,二长方形附耳外撇弧度较大,器身中部束腰,束腰处有一周凸棱,腹部较浅,附有四个精致的龙形爬兽,平底,下装三个兽面蹄足。器耳、口沿、束腰凸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满饰细密、繁缛的蟠螭纹,凸棱以下的器身满饰蟠虺纹。器底附着较厚的烟炱。

对凤纹耳杯

战国,口径15.5×5、高4.5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木胎。椭圆形口,耳面上翘呈新月形。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器内髹暗红漆。器沿内侧、耳面及外侧绘变形凤纹,两端外侧饰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底饰有用银粉描绘首尾相连的双凤。

交通指南

市区内乘坐19、101、102路公交车可达。

历史沿革

1958年,经专署办公室批准,正式建立湖北省荆州专区博物馆,隶属荆州专区文教局主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博物馆成立新的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博物馆更名为“江陵县展览馆”,隶属江陵县管理,陈列展览内容以农业为主,同时举办收租院展览。

1971年,博物馆重新收归地区管理,恢复荆州地区博物馆革命领导小组。

1973年4月,经地区文化局批准,将原“博物馆革命领导小组”名称改为“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1980年6月,博物馆馆址在开元观对面西侧(现为市妇幼保健院)兴修扩建并正式对外开放。

1984年6月,经地区工会批准,博物馆工会正式成立。

1985年,博物馆馆址则由开元观西侧(现妇幼保健院)重新迁至开元观东侧,新陈列大楼对外试展。

1986年6月11日,新建博物馆陈列大楼、珍宝馆举行开馆典礼,正式对外展出。

1990年,新修珍宝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12月,荆沙合并,博物馆更名为“荆沙市荆州博物馆”。

1995年,省文化厅同意该馆设立湖北省文物总店荆沙市分店。

1997年,该馆更名为“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

1999年4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荆州市文物考古勘探大队,挂靠博物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5年,荆州博物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实行免费开放,为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成立了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行动小分队。

2011年,中共市委编委办公室批准荆州博物馆加挂荆州市简牍研究所牌子。

荣誉及其他

1993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地县级十佳优秀博物馆之首。

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1999年,《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荣获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00年,荆州博物馆荣获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单位称号。

2003年,该馆“马山一号墓战国楚墓丝织物的保护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8月,博物馆荣获“荆州市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荆州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