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

|

娄星区

娄星区信息

  • 地区名称:娄星区
  • 长途区号:0738
  • 区划代码:431302
  • 邮政编码:417000
  • 车牌号码:湘K
  • 行政级别:市辖区
总站>娄星区首页>旅游景点>湖南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南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湘中娄底市新化县境北部,距县城70余公里,距新化县城62公里,公园总面积7623公顷,森林覆盖率95%。境内有蚩尤文化体验区、春姬峡谷观光区、大熊峰登山揽胜区、川岩江原始探险区、生态养生度假区、森林生态保护区六大功能区。公园内物种繁多,是湘中唯一的物种基因宝库,有国家保护的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等珍稀植物43种,以及云豹、草号鸟,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27种。2002年12月,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所在地/隶属: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北部

旅游景区级别:3A

森林公园等级:国家级(2002年建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距新化县城70余公里,总面积7623公顷。

地质地貌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寒武原嵩山大背斜北翼,属雪峰山脉北段中山地貌。海拔在350-1150.6米,从新生界到元古界,展示了完整的地质演变过程。4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宏大的山体,横亘湘中,连绵百里,最高点九龙峰海拔1662米,属湘中最高峰,与海拔1602.15米的了望台遥相耸立。

水文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淮河流域,境内的马峪河、石板河,向东注入白沙湖,因良好的植被覆盖作用,河水水质清澈,富含多种矿物质,常年川流不息。特别是公园内的龙潭河,水量充沛,潭水幽深。

气候

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冷暖气流交替,四季气候分明。由于海拔位置较高,形成该区域冷凉湿润的气候特点。常年降雨量为560毫米,年均气温为14.2℃,平均日照时数2297小时,无霜期为225天,全年气温大于0℃的有298天。空气负因子每立方厘米高达6.7万个,细菌含量每立方31-400个。

资源情况

植物

截至2013年,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蓄积量38万立方米,楠竹120万根,森林覆盖率93%。在公园川岩江原始探险区,还保存着2000余公顷原始次生阔叶林,是湘中地区唯一幸存的一块受人为干扰最少的宝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境内共有维管植物1286种,其中木本植物573种,在湖南仅次于湘西北的武陵源。这些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对象3种,即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二级40种,有濒临绝灭的连香树、金钱柳、罗柏、天师栗等。最为称奇的是熊山古寺的银杏王,树冠160平方米,树高28.5米,树龄1400多年,有“中国银杏王”之美称。

动物

截至2013年,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野生动物240余种,共有陆栖脊椎动物38科,59种;主要野生动物有獾、白咪子、松鼠、刺猬、野猪、兔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对象3种,即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对象24种。

主要景点

熊山寺熊山寺,座落于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峰景区心脏位置的金项山,该寺是供人们祭祀朝拜的宗教之地。该寺庙整是一以祭祀殿为主的,其他建筑为辅的庭院式建筑群。院落呈长方形,大门朝东南,院内有3幢建筑,其中一幢是主殿堂,内设三间小殿,分别是观音殿、圣帝殿和贞仙殿,内供相关神像;另两幢为员工生活用房。建筑均为红砖青瓦的平房或楼房。

该寺始建于两晋时期,相传为南岳圣帝祖庭所在,历代香火鼎盛,文革期间被毁,仅存新垣残壁。1994年当地居民自发筹资进行修复,但因资金困难,修复规模过小。圣帝殿、观音殿、娘殿挤居一栋。尽管如此,修复后的熊山寺仍受到香客的青睐,每年有数万信士入寺朝拜,烧香还愿。

2007年,熊山寺由湖南省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全省重点寺院。

娘娘殿和48座角庵娘娘殿,也叫老殿或者母殿,位于大熊山(宋朝以前称梅岭)顶峰,是蚩尤故里历史最悠久的老庵堂,因此它理所当然的成了大熊山境内49座庵堂的中心而称母殿。而其他48座则分别处在它的东南西北四坡之下,又说是娘娘殿下48座角庵,其中南坡一带有28座,是四坡中数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区域。

南坡的28座寺殿庵堂,分别是熊山古迹所在的贞仙殿、蚩尤始祖殿、锡溪村维心庵、龙山庵、正觉庵、长久庵、三仙庵、四海庵,洪竹村古塘寺、观音殿、观音庵、回龙寺,金坪工区的金竹庵、西泉寺,九龙工区的五峰庵,白溪镇横沙村的观音殿、大溪村的圣帝殿、白溪茶溪村的观音殿、清河村的雷祖殿、白溪街上的京佛殿,圳上镇鲁溪洞的五龙庵、东付岩泉村的望河殿、早溪村曾家洞的玉修寺、神仙村的双龙殿、懂溪村的观音阁、龙珠山的普华寺以及干家村虎形山上的明熙寺。

东坡的9座则分别是和睦村海南溪的朝阳庵,石中村牛头界的观音庵,金塘村石牛山的禅师庵,礼中工区川岩江的回龙寺,洞市乡蒋家坪的明熙寺,牛南山的石桥寺,洪家坳的鼎新庵,木阳村的木阳庵,桃塘村的孟公庙。

西坡也有9座,即九龙池的圣母殿,白溪陆家村的尖乐庵,新安村挂榜山的挂榜庵,荣华乡方溪村西云山的兴国庵,荣华乡白龙村的观音殿,横溪村的药王庙,阳古岭的回龙寺。荣华乡鹊桥的观音阁,荣华乡共田村的观音阁。

北坡却只有2座,即礼中工区毛皮界的达山庵,礼中工区中依界的木鱼庵。49座古殿、寺、庵堂始建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宋朝以前始建的有熊山古迹的蚩尤始祖殿、梅岭鼎寺娘娘殿、五龙捧圣贞仙殿三座;明朝始建的有"双鲤朝天"西泉寺、"梅山腹地"维心庵、卧虎扑食正觉庵、龙珠山普华寺、圳上虎形山明熙寺和山溪的石桥寺,

这六座庵堂当初的建筑规模最大、资产最多,院内神像也都是最全的,其中普华寺、明熙寺两大寺院已经于1989年先后修复;其余40座均属清朝始建,已修复或保留的共17座,其余23座均属荒芜遗址。

梅山龙宫

梅山龙宫与大熊山的九龙峰、九龙池一脉相通,为层楼空间结构,洞体造型奇特,组合多样,水陆皆备,共有四层洞穴、八层洞道。洞道全长2276.1米。其中地下河长854.5米,上层旱洞长1076.4米,崩塌大厅长225.2米,支洞长120.0米。洞道宽度一般6-20米,高度20-100米。洞底总面积22000平方米。洞内景观丰富多彩,有大量发育、广泛分布的流石景观,还有石笋、石钟乳景观。

九龙池

九龙池,又名奇黎溪,位于雪峰山北麓,南与新化县大熊山接壤,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

海拔1622米,峰顶有一池,九股清泉从池底涌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见底,咕咚之声清雅悦耳。相传远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峦,尽得天地之灵气,黄帝登熊山时,将其点化成九条金龙,从池中循入东海,九龙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巅飞流直下,进密林、穿乱石、入深潭,至山下汇成四十八条山溪涧流,纵横交错,迂回曲折。

据《重修九龙池碑记》载, 寺庙初创于清朝之前, 几经扩建,到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新作石桥,长虹卧波,几于腾空直上。继修大寺阁,燃然一新,俨若普陀”。可见, 九龙池庙宇已颇具规模。

开发建设

历程

1958年,这里建立国有林场;

1992年10月,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12月,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3年3月,成立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2011年5月,公园管理处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管理

2003年3月,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加大宣传力度联合企业和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②科学地完善各项生态旅游规划,进行合理布局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结构的严密性和生态功能的积极性;③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④重视生态旅游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强生态景观的现场管理。

历史文化

黄帝登新化大熊山

司马迁《史记》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据考证,“熊湘”即指大熊山。南宋祝穆名著《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该山古寺遗址发现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当地民间盛传,黄帝南巡,大熊山引导至此,故名熊山。这里是蚩尤故里,苗瑶族的发祥地。

熊山古迹

熊山古迹,地处蚩尤屋场后龙祖山(即金鼎山)海拔1080米处的贞仙殿大门横牌上的大字,“熊山古迹”四个黑体行书大字,夺目耀眼,20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传说"熊山古迹"是指为纪念轩辕黄帝和蚩尤始祖作战13年在此议和休战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遗留文物古迹,包括古老的娘娘殿、蚩尤始祖殿、贞仙殿和维心庵、西泉寺、兴国庵(乾隆皇帝访大熊山留下的古文物)等大熊山境内最为古老的宗教人文历史古迹。

地方特产

天葱

天葱,采摘于大熊山海拨1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中,经传统工艺加入少量食盐精心硽制而成,属纯天然绿色食。含有丰富的野生粗纤维、维生素、蛋白蛋、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食用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可做荤素小炒、做荤素类汤、做扣肉。

五加皮

五加皮,属纯天然野生食品,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含挥发油、维生素A与B、亚油酸等。可以祛风湿、强筋骨、利尿。主治风湿痹痛,四脚拘挛。

柴火腊肉

柴火腊肉由本地土猪肉用柴火常年累月的薰制而成。用温水洗干净后,可切成片小炒,也可以蒸炖食用。

交通路线

长沙经由上瑞高速到娄新高速,到新化行驶68公里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线路1

江西南昌430公里-长沙150公里-娄底新化大熊山森林公园。

线路2

广东省韶关430公里-长沙150公里-娄底新化大熊山森林公园。

娄星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