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

陕西省

陕西省信息

  • 地区名称:陕西省
  • 长途区号:029、0911-0917、0919
  • 区划代码:610000
  • 邮政编码:710000-727000
  • 车牌号码:陕A—陕V
  • 行政级别:省

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术之瑰宝。以气魄恢宏、风格豪迈闻名遐尔。陵园呈方形,分为内外两城,四周环以围墙。城墙东西长431米,南北宽415米,墙基宽5.8米,四面的正中开辟有门。封冢为覆斗形,高46.5米,东西长231米,南北长234米。

地址: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茂陵村南

门票:8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博物馆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4A

所葬人物

墓主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主要陪葬

陪葬概况

茂陵的四周遍布嫔妃、宫女、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其中有卫青、霍光、霍去病、金日碑等人的陪葬墓。在这一带发现有众多的文物,如精美的青玉兽面纹铺首、错金银的云纹钢犀尊,以及朱雀纹、龙纹、几何纹等大型的空心砖和文字瓦当。1981年在茂陵东陪葬墓中发掘出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提链铜暖炉等珍贵文物230余件,都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的奇异之处在于都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李夫人墓、卫青墓、霍去病墓等。

李夫人墓

李夫人墓,享皇后葬制,史称英陵。其墓冢高大,状如磨盘,上小下大,中间有一道环线,俗称磨子陵。《磨子陵的传说》是一个向善而动人的民间故事。李夫人美丽到“倾城倾国”,为汉武帝至爱,她红颜薄命,早逝。汉武帝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卫青墓

卫青墓为汉武帝刘彻茂陵陪葬陵墓。位于汉武帝陵封土东北1公里处,东面紧邻霍去病墓。陵墓封土远望如一座小山,线条柔美。《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起冢象卢山。卫青陵墓的封土为二层台覆斗形,是茂陵陪葬重臣中最大的一座,墓底部东边长113.5米,南长约90米,北长72.6米,西长107.2米,高约25.5米,顶部南北15、东西6米;高25.5米;占地面积 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为冢像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生前河西大捷,墓上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其雕刻手法简练,借石拟形,浑然天成,生动逼真,意气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被视为人类艺术之瑰宝。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艺术大师所赞赏。原全国美协主席、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观看石刻留言:“茂陵石刻为我国古代美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亦是最优秀的传统,应继续发扬光大,以创更新的美术品。”

霍去病17岁随卫青大将军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武帝爱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

不幸,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非常悲哀,决定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连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一道“为冢像祁连山”的圣旨,可就忙坏了茂陵工地的指挥官、设计师、工艺师、雕刻家以及各类能工巧匠。于是在一个月之内就造起了这座祁连山墓,又在一两年之内,创作出巨石群雕兽像,置于墓冢上下,这样从静态到生态就真像祁连山了。

霍光墓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去病率师抗击匈奴,返回时,路过河东郡老家,将其弟霍光带到长安。后来,霍光颇得武帝信任,委以国政,成为西汉王朝惟一的“三代重臣”。霍光逝世后,宣帝、太后亲临光丧,以帝礼陪葬于茂陵东侧。

对外交流

茂陵博物馆

设职能部门11个,共有职工80余人。多年来,在全国劳模、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馆长王志杰(研究员)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锐意改革,求实进取。将原来仅有3600平方米的小小文管所,发展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曾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省(部)、市级奖励140余次。

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博物馆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巨石群雕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除了墓前的“马踏匈奴”和“跃马”两件国宝外,在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的石刻廊内,还陈列着不少石刻精品,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1995年,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霍去病墓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进行鉴定和审评,依其每件石雕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这16件石刻中,鉴定为国宝的有12件,分别是: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伏虎、卧牛、卧象、蛙、蟾。其余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两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以上的鉴评结论说明,茂陵、霍去病墓不仅是五陵塬上的最大亮点,也是整个汉代陵墓的典型。应该说这里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陕西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