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益村

|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合益村

合益村信息

  • 地区名称:合益村
  • 长途区号:0717
  • 区划代码:420503201210
  • 邮政编码:443000
  • 车牌号码:鄂E
  • 行政级别:村
总站>合益村首页>旅游景点>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和南依秭归新县城,东连三峡大坝,景区总面积33.3公顷。景区是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旅游园区;以峡江皮影、巫术表演、船工号子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园区,是全国一流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距三峡大坝的直线距离仅600米,站在景区的凤凰山顶,三峡大坝可一览无余,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参考:90元

所在地/隶属: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

开放时间:8:00-18:00

适宜季节: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07年(5A)

基本介绍

屈原故里景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

景点景观

屈原祠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数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工程建设,屈原祠于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于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总投资4800万元,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由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正殿为仿古木构建筑,两层重檐歇山屋顶。入口山门为三层两重檐歇山屋顶,正立面贴六柱牌楼门式,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以红柱白墙灰顶为主颜色,墙面还有泥灰塑出的图案等。

屈原衣冠冢

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徙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正中,供凭吊屈原燃烧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开扇。外石柱镌有“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

峡江古民居

峡江古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主体梁多为穿斗式、招梁式。墙体一律由颜色纯青、厚度只有1厘米的“线砖”砌成;两侧山墙多为风火山墙式,造型变化多端;屋面以硬山顶式,盖以小青瓦,但瓦头则用白灰堆塑成四叶花瓣,卷草花纹滴水为土坯烧制,山花上堆塑以游龙为主的如意云纹,大有腾云驾雾倒海翻江之势。峡江古民居原位于新滩,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建立地面文物搬迁复建保护点时,其中10多幢三峡青滩古民居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以旧复旧的原则复建完成。经过规划,复建民居相继成为端午民俗馆、青滩习俗馆、龙舟馆等,让独具峡江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保护和传承

实用信息

交通路线

1、乘坐公共汽车:在宜昌火车东站右侧的宜昌客运中心站有直达秭归(茅坪)的大巴车及旅游专线,流动发车,抵达秭归县城后,步行100米即抵达景区门口。

2、自驾游旅行您可以直接从宜昌市区走三峡翻坝高速抵达秭归县城景区门口。

3、三峡大坝景区至屈原故里景区乘车可以坐景区的专线车或者坐宜昌至秭归的公共汽车,抵达秭归县城后乘坐出租车抵达景区。

景区门票

票价:90元/人。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证件免票;军官持军官证免票;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学生持学生证买学生票;60-69岁的老人持有效证件购票买老人票。

地理环境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介于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

合益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