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库村

|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锁库村

锁库村信息

  • 地区名称:锁库村
  • 长途区号:0555
  • 区划代码:340504100
  • 邮政编码:243000
  • 车牌号码:皖E
  • 行政级别:村
总站>锁库村首页>旅游景点>采石风景名胜区

采石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濒江连市,距南京约40公里,是江南旅游网的西翼,距芜湖约40公里,是皖南旅游线的北端,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旅游区,由采石矶片区、濮塘片区、青山片区、横山片区组成,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风景区。

门票参考:80元

所在地/隶属:安徽省马鞍山市江连市

开放时间:08:30 —17:30

建议游玩时间:3-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国家风景名胜区:2002年

基本介绍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风骚,被誉为三矶之首。

采石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终老之地。诗仙李白一生曾多次登临吟诵,留下“醉酒捉月,骑鲸升天” 的传说。千百年来,名流才士,率多来此,或寻诗仙之遗韵,或发思古之幽情,文采风流,至今不绝。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五十余次。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

采石矶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这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厚,有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驰誉江南的三元洞,气势宏伟的三台阁,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谪仙园古建筑群、古栈道、翠螺湾等众多景点。游人可泛舟江上,赏翠螺秀色;或策杖古栈道,寻觅“大脚印”;或登三台阁,眺“天门晓日”,叹“大江东去”。采石矶是中外游客凭吊诗魂、寻觅李白游踪、体味诗词意境、领略山川之美的绝佳去处。

景点景观

主要景点

太白楼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葺。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兵燹。清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

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弘扬李白诗歌文化,1986年,太白楼东侧一组清代建筑改建并与太白楼合璧,由此构成了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大自然造化了采石矶,采石矶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决定建立林散之艺术馆,并于1991年10月15日在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区建成,了却了先生“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林散之艺术馆坐落在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名胜区万竹坞,与太白楼相邻,是经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申报,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的当代文化名人艺术馆。该馆于1990年12月15日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馆舍及先生墓园由东南大学单踊教授设计,馆名由启功先生书写,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艺术馆由主展厅、副展厅、学术厅及墓园四个部分组成。主展厅又名“江上草堂”,主要展示着百余幅林散之先生一生中各个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副展厅主要陈列着林散之先生生前所用的文房用品及国内外名家给予的评价。学术厅则是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或接待宾客的场所。林散之先生出于对采石矶山水的热爱和对诗仙李白的景仰,将采石矶作为他的归宿之地。林散之先生逝世后初葬于翠螺山北侧的小九华山,1996年底将其墓迁至林散之艺术馆建成墓园。

三台阁

三台阁秀丽的采石矶就像一组如画的屏风矗立在长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耸立在翠螺山至高点上的三台阁则像一粒珍珠镶嵌在山巅。

三台阁位于翠螺山之巅,历经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约120余年,至乾隆年间毁于战乱,后改建三间平房又毁。现阁为1999年重建,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阁高五层,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瓦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弘,为典型的徽派建筑。

历史上关于三台阁的记载,仅有两篇阁记和三首诗。阁记分别是明崇祯太平知府郑喻所撰《采石山新建三台阁记》和清康熙太平知府杨霖所撰《采石三台阁记》。新建三台阁题记由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撰写。《三台阁题记》以中华文明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长江文化品相的认知,以及对采石矶、三台阁的推崇。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优美的山水景观与别样的人生况味尽入心底。

三元洞

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观殿。“三官”传说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三官为一义,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

三元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得名有二:一据史料据载,清康熙年间,憎人定如去流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从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于此,而得名;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突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搭救之恩,捐资就洞筑楼,因此又名为三官洞。三元洞依山傍水,景色绝佳。洞上建筑精巧玲珑,雕梁飞栋,山洞嵌于悬壁之间,下落无地,水拍洞边悬崖,雪浪滚滚,探身俯视,给人以危楼之感,令人神醉。

蛾眉亭

蛾眉亭背山面水,为长方形,亭檐正中上悬“蛾眉亭”额匾,亭内后壁嵌有五块约六尺高的石碑,其中元代李泂《过采江诗》碑尤为珍贵,郭沫若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1987年,五块碑移至李白纪念馆收藏。同年,重勒新碑五块于亭内。《重修蛾眉亭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晧撰,书法家李六珍书;元代李泂《过采江诗》乃按原碑复制;李白《望天门山》、林和靖《采石山》、文天祥《采石怀古》诗碑为当代书法家孙龙父、武中奇、陈艾中书写。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图,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条银白色的江练,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两山的眼波,浓郁的翠松绿林,仿佛两山的眉,秀丽而又妩媚。

李白衣冠冢

李白衣冠冢,位于翠螺山南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书法家林散之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

翠螺湾

翠螺湾位于石风景区西南,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水系5万平方米,石质面拱桥2座,木质面平桥3座,石质面平桥1座,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

翠螺湾依水傍山、景色秀丽,集垂钓烧烤、水上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园区以山水园林为基调,亭台水榭、木桥幽通、鱼池潭影交错相映。景点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协调,有六角亭、草亭、水榭、钓鱼台、游船码头、栈道、农家乐、娱乐设施基地、月季园以及牡丹园等景点。宽阔的映杉湖掩映在池杉林中,壮美如画,信步映杉湖畔,可观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又可修心养性,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广济寺

广济寺,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东吴赤乌二年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江南有名的古刹。历代文人雅士常来寻幽探胜,宋代梅尧臣曾泊舟采石矶,游广济寺,赋诗曰: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系缆登采石,援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却看苍江底,帆归烟外昏。

殿上有联曰:“经传白马,寺创赤乌”。殿东侧有“赤乌井”,为三国赤乌二年(239年)建广济寺时所掘,是采石矶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传说,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初建广济寺,僧人为取水方便,在寺宇旁挖掘赤乌井时,得到了一块璀灿夺目的五色石,惊喜万分,视若珍宝,便命工匠琢磨成一只香炉,供奉于寺内,作为镇山之宝,采石也因此得名。

实用信息

旅游攻略

开放时间:08:30 —17:30

门票:成人票80元/人,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离休证、残疾证、现役军官证免票;65周岁以上老年游客免费。

游玩时间:3-4小时,细致游览需1天时间

小贴士:可以和朋友带些小点心或帐篷在这里野营。

必游景点:采石矶、太白楼、谪仙园、林散之艺术馆、三元洞、延园、圆梦园、万竹坞、三台阁

推荐游览线路:景区大门→太白楼、谪仙园→燃犀亭→蛾眉亭→三元洞→古栈道→三台阁→广济寺→林散之艺术馆→万竹坞→延园→翠螺湾→大门

交通指南

从南京出发,购买南京南站——马鞍山东站的动车票,十几分钟就到了。

马鞍山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车行宁马高速公路50分钟即到,可到达国内国际各大主要城市。禄口国际机场与马鞍山有来往班车。

马鞍山市内交通相当方便,多辆普通公交车和夜班车通往市内各地,4路公交旅游专线可直达马鞍山东站与采石矶风景区,由火车站乘游1路也可到达采石矶景区,26路公交车往返旅游汽车站与采石矶风景区。

购物及住宿

采石古镇有多辆公交车通往市区,市区有金鹰、万达、解放路等商圈,住宿、购物十分方便。

锁库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