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社区

|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翔凤镇旧州社区

旧州社区信息

  • 地区名称:旧州社区
  • 长途区号:0851
  • 区划代码:520402109
  • 邮政编码:561000
  • 车牌号码:贵G
  • 行政级别:社区
总站>旧州社区首页>旅游景点>安顺市西秀云峰八寨文化旅游区

安顺市西秀云峰八寨文化旅游区

“云峰八寨”由云山屯、雷屯、本寨、小山寨、吴屯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八寨中尤以与天龙屯堡一起号称四大屯堡之一的云山屯最完整地保存着石砌屯门、城楼、寨墙等古代军屯防御设施。云山屯深藏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七眼桥镇云鹫山峡谷中,寨前古树浓荫,两山夹峙,山势险峻,仅有一条盘山石阶可进入屯门。屯门两侧依据山岩地势砌成高六米、长十数里的石墙连接悬崖,并如长城般在两侧陡峭的高山上蜿蜒合围。各显要位置分布十四个哨棚(碉堡)。

门票参考:45元

所在地/隶属: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村

开放时间:8:30~17:30

旅游景区级别:2014年(4A)

简介

“云峰八寨”由云山屯、雷屯、本寨、小山寨、吴屯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八寨中尤以与天龙屯堡一起号称四大屯堡之一的云山屯最完整地保存着石砌屯门、城楼、寨墙等古代军屯防御设施。

云山屯深藏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七眼桥镇云鹫山峡谷中,寨前古树浓荫,两山夹峙,山势险峻,仅有一条盘山石阶可进入屯门。屯门两侧依据山岩地势砌成高六米、长十数里的石墙连接悬崖,并如长城般在两侧陡峭的高山上蜿蜒合围。各显要位置分布十四个哨棚(碉堡)。

一条东西向石头主街纵贯全村,街两侧有高台戏楼、财神爷庙、祠堂以及老字号“德生昌”中药铺。数条弯曲的小巷巧妙地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住宅、碉楼等大部分建筑依山势的起伏呈阶梯状分布于两侧山腰,整个村落布局、道路设施和院落结构绝妙地完成了三重封闭性防御体系。

云峰八寨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 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宜人居又利巷战,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 八寨中的云山屯、本寨,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还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旅游景点

云山屯

云山屯村位于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至今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善于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浑然一体。历经600年沧桑,当年随朱元璋“调北镇南”的明朝军士的子孙后代们至今生活在这片具有“大明韵味”的土地上,延续着厚重沉淀的大明遗风。当日,由云山屯村、本寨、九溪三地和刚落成的安顺屯堡文化博物馆汇成的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区正式向游人开放。 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安顺云山屯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6年5月12日,安顺西秀区政府等单位在七眼桥镇云峰景区隆重举行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授牌仪式。

文化古街

明清一条街,这条全长大约六百余米、宽约3到5米的古街,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这条并不太长的古街道,却被历史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这条街的前半段,主要的建筑与风景人文都是以明朝的为主;中间的一段却是清朝;而最后的一段则是民国及以后年代的了。在这条古街上,还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上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经繁荣一时;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古韵犹存,布匹店、米店、药铺等遍布全屯,着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还在。这条古街道,随地势起伏,宛如一条玉带,具有浓厚的明代江南建筑风格;它记载了这条古街的数百年沧桑。古街上有大小店铺数十家,主要销售饮誉海内外的茶叶、蜡染制品、旅游工艺品等。马蹄形的铺台,就是当年开铺人家。此外,还有各种不同风味的小吃店和茶馆,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用,十分方便。古老的屯堡文化古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本寨

安顺市本寨是有名的“云峰八寨”之一。云峰八寨指的是本寨、云山屯、雷屯、小山寨、章庄、竹林寨、吴屯和洞口寨,是八个典型的屯堡村寨,属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所管辖,距安顺城区十余公里。

本寨作为安顺市屯堡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它曾经是明朝征南时期一个武将的大本营;600年来,一直按祖训要求,传承着建筑、衣着、饮食和节日等习俗,保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它古朴典雅,依山傍水,碉楼耸立,石房紧凑;是一处具有典型农耕生活情趣的小村寨。在本寨中,各家各户是自成体系的封闭式“合院”建筑,却又以曲折的小巷连成一体。户与户有暗门相通,家与家有高墙相连,形成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易于自守的格局。

由于本寨是大户人家选中的风水宝地,高宅大院较多,现存用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层碉楼就有七座。宅院大门有雕凿精美的垂花门楼,住居和天井有精致的隔扇门窗、额枋、门簪;精雕的石础、石地墁、石水漏、石门联;“走马转角楼”上是屯堡女人挑花刺绣的地方……

走进本寨,在幽幽宛延的小巷里,在高高屹立的碉楼上,欣赏这幅立体的“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历史画卷;也可以在农家乐里品尝绿色的乡村美食,在清澈的小河里浣足嬉戏,感受这份恬静质朴的古镇风情。

旧州社区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