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沟村

|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大狼沟村

大狼沟村信息

  • 地区名称:大狼沟村
  • 长途区号:0350
  • 区划代码:140981203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号码:晋H
  • 行政级别:村

原平锅魁

原平锅魁是山西省一种烤制的地方传统名点,面饼呈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

原平锅魁不仅驰名三晋,而且远销内蒙古和京津唐地区,像用于筵席的小锅魁 被人戏称为“蛤蟆含蛋”的空心锅魁,还有鲜肉锅魁、玫瑰锅魁等等,品种繁多,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平锅魁特点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变,始终酥脆如初。

原平锅魁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

原平锅魁并不神秘,它是由1斤面抽1两做馅面,2两做肥面,7两加碱,饴合成软面,配制好馅后,开始包馅,捏成椭圆形,上炉烤制。到表皮呈黄红色,即已熟透。此时,香、甜、酥、脆齐聚一身,嘴嚼利口不沾牙,入口自然团化,存放色味不变,始终酥脆如初。因为小开酥,即一块面包一块酥,故能达到酥;因其烤熟后还要灼一阵,故能达到脆;因其用油讲究,且配制玫瑰丝,故能达到香;又因其配饴、糖,故能达到甜。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扬,今天,原平锅魁不仅驰名三晋,而且远销内蒙古和京津唐等地区,以及武汉、重庆的街面,也时不时有原平锅魁的身影闪现。

锅魁本名“锅馈”,是一家面饼店的学徒偶然创制而成:明清时,一家糕饼店的学徒趁着店主与师傅外出,就将店里做月饼剩下的面粉加了点油酥,又包了些糖馅,压成鞋底样拿去烘烤。师傅回来后闻到异香,又见徒弟正在吃着个黄澄澄的饼子,就也拿来一尝,发现酥脆香甜,味道妙极。此后,糕饼店便按徒弟的做法制饼销售,一时间供不应求,生意十分兴隆。店里取馈赠之意为该饼取名“锅馈”。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逃难途经原平时县官邢夏林为慈禧一行准备的筵席上就有“锅馈”。慈禧食之津津有味,听说此食叫“锅馈”,就信口称赞“不错,不错,真乃炉食之魁”,而此后“锅馈”就改名作“锅魁”。

明清时的原平,叫崞县。县城里一家糕饼店的学徒趁着师傅外出之机,就将店里做月饼剩下的面粉加了点油酥,又包了些糖馅,压成鞋底样拿去烘烤成饼而食。师傅回店后,见徒弟正在吃着个黄澄澄的饼子,就也拿来一尝,发现酥脆香甜,味道妙极。

此后,糕饼店便按徒弟的做法制饼销售,一时间供不应求,生意十分兴隆。店主以为,能靠这种饼生财,是上天对他诚信经营的“馈赠”,就取这个意思把该饼定名为“锅馈”。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逃向西安。途经崞县时,县令邢夏林为慈禧一行准备的筵席上就有“锅馈”。慈禧吃得津津有味,听说此食叫“锅馈”,就信口称赞“不错,不错,真乃炉食之魁!”此后,“锅馈”便改名称作“锅魁”。

1958年,崞县改称原平,“锅魁”,也不再说崞县锅魁,而成了原平锅魁。

大狼沟村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