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网

首页>旅游景点>天津市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

天津市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

建筑工法展示馆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7号海河大厦院内,集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做法为一体的建筑技术科研基地;操作技能培训基地;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市民认识、关爱建筑的科普基地,也是全国第一座建筑工法展示馆。展示馆20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区,通过图片、文字、投影、实景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进行了场景复原式展示,其中包括古建营造园林和洋楼展厅、工业民用建筑展厅、地下工程展厅、桥梁展厅。

门票参考:免费参观

所在地/隶属: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7号海河大厦院内

博物馆等级:无级别(非国有)

背景资料

建筑工法展示馆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7号海河大厦院内,是集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做法为一体的建筑技术科研基地;操作技能培训基地;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市民认识、关爱建筑的科普基地,也是全国第一座建筑工法展示馆。

展示馆20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区,通过图片、文字、投影、实景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进行了场景复原式展示,其中包括古建营造园林和洋楼展厅、工业民用建筑展厅、地下工程展厅、桥梁展厅。

在市建委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确定由天津建设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设计施工以及场馆维护。全部工程历时一年,于2014年4月竣工。

建筑意义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批在不同时期为建设这座城市付出辛勤劳动的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自筹资金,建设了这座展示馆。天津建设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称建设广告)表示:建筑工法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经过长时间细致研究讨论,从设计到施工;从建筑技法节点模型到微缩景观还原 ;从历史还原到年代特色;从建筑结构到技术创新;都力争原汁原味留住工法,留住家园,让宝贵的工法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服务,为美丽天津服务。

让这座展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科研基地、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市民群众认识建筑关爱建筑的科普基地。使建筑文化继续传承,让世界了解天津。

建筑布局

【古建营造园林和洋楼展厅】

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世界观,进而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建筑体系。以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匠作则例》为代表的古代建筑法规性专书,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标准。

天津近都临海,扼漕运要津,享鱼盐之利,建筑传统丰厚悠久,域内有独乐寺等建筑史上的经典遗存,设卫建城后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风格。沿河发展的城市格局,变通的四合院,奢华的富贾住宅,丰富的民俗符号,精美的文化园林,反映了天津五方杂处,商业重镇的城市性格,是中国传统城市建筑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传统建筑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保护和研究这份宝贵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工业民用建筑展厅

居住建筑

1949年前天津的住宅建筑,既有天津卫延续下来的古建民居,也有万国风格的小洋楼和风貌各异的单元式住宅。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入新世纪,天津市建设出一批以梅江生态居住区、中新生态城居住区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城区;近年来,又建设了一大批造福民生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了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公共建筑

兴起于商埠的天津,其公共建筑在天津建设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天津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经历了砖(石)木混合结构、砖(石)钢筋(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结构等结构形式。建筑趋向类型多样化,风格多元化,规模大型化,功能综合化。

工业建筑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北方工业中心。20世纪初天津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工业建筑的结构形式大体上经历了砖木结构、排架结构、框架结构、钢(轻钢)结构四个发展阶段。

地下工程展厅

天津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大略分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以房屋建筑基础为主,21世纪后发展到大型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基坑最大深度达30多米,环境保护成为基坑设计、施工的基本要求。在天津自有技术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外来技术,逐步形成了天津的基坑施工技术特色。

天津地质复杂,陆相、海相交互,地下含水丰富,浅层水具有微承压性;深层水具有高承压性,且相互渗透补给。上述条件决定了天津地下工程施工的难度,存在着突涌、管涌、失稳、坍塌等风险。

天津的基坑支护技术从早期的放坡、悬臂桩发展到重力式挡土墙、双排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地下连续墙、土钉、锚杆、桩锚等;支撑从单一的支撑形式发展到复合支护结构、组合支护结构形式,有钢管支撑、砼对撑、环梁支撑、组合撑等。开挖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逆作法等、结合支护结构特点创造出岛式、盆式、跳仓等开挖方法。

特别是近几年引入的TRD工法、CSM工法、HPE工法、渗漏监测技术、无线远程监测技术,为天津市的基坑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

随着天津市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以预测地下工程将向更大面积,更深方向发展。基坑工程技术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坑技术需不断提升和创新,使天津的基坑施工技术……

桥梁展厅

癸巳年秋,津门海河之畔欲扬土木之精髓,弘建筑之伟业,举其工法之展。桥梁者,为克服天然障碍营造建筑结构也。故设一厅,展津沽桥韵,示工法奥义;传古法木石结构,承近代钢铁技艺;咏现代混凝土桥之固实,赞当代城市桥梁之秀美。

津沽水系发达,交通便利,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之说。溯津桥营造之源,与全国各地大抵相似,为木石桥跨越沟壑,浮桥连通河流。因天津为交通要地,地势低洼,浮桥众多,“浮梁驰渡”曾为“天津八景”之一。解放前,天津桥以租界开启桥而闻名,桥梁泰斗茅以升曾云:“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海河北安桥为代表的静定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后,以八里台和中山门立交为代表的城市立交桥梁、以永和桥和京津塘高速为代表的公路桥梁开启了全国现代桥梁建设之先河;新世纪伊始,天津城市桥梁首倡功能与景观融合,以海河开发改造为契机,一桥一景,桥景相映,其创新意识与技艺水平引领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目前全国桥梁展馆众多,然鲜有述及工法技艺者。世人皆知桥之名、桥之景,从业者外,知其工法奥秘者甚少。设此展厅,可令本行业从业者切磋技艺、提高技能;社会人士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不失为一研究、教育、科普之地。

天津市河东区的其他旅游景点

天津市河东区的地方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