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网

首页>地方特产>绛州木版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传统民俗工艺品。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源远流长,是绛州劳动人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朴素认知及在艺术上的升华,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绛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较杨柳青、杨家埠、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艺术价值极高。绛州木版年画用大红、桃红、中黄、青莲、普蓝、墨绿等多种颜料套印,以铁线描绘见 长,尤以典雅著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类武将门神、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历代不乏名作问世。

绛州木版年画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清朝中叶,是在传统雕刻印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历史上的绛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江苏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齐名,代表作有《春牛图》、《四季美人》、《猴子抢帽》、《馗头》等等。

绛州木版年画的刻版印刷技艺十分繁杂和讲究,从起草绘图到最后印制出一幅年画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既要有高超的绘画水平,又要有不俗的刻版技艺,还要熟练掌握套版印刷的窍门。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绛州木版年画在内容、题材、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造型以线描为主,品色套印补充,衣物多套印,面部多施晕染,色彩典雅端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洗练传神。它的绘画、刀刻,线条细腻、手法独特,所印制的年画颜色鲜亮。新绛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广泛,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世俗、门神、神祗、关公、钟馗等,主要反映的是农耕时代人民群众祈福避邪、禳祸祛灾、盼望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婚姻美满、子孙满堂、幸福长寿、吉祥如意等等,寄托着人们祈求幸福、驱灾避邪的美好心愿。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绛州木版年画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冯骥才先生到新绛考察后认为:"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现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绛州木版年画已沿袭了1000多年。3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来山西新绛考察时曾评价道:“绛州木版年画品种齐全,题材涉及神像、戏曲、纸马、婴戏、美人、四条屏、窗花、灯笼画、门联等13种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绘,套色上有两色和多色,并且刻版技术好,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

新绛古称绛州,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1300多年历史。绛州木版年画的生产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的绛帖,是宋代三大刻法帖之一。法帖是把墨笔摹刻到石壁或木板上,供学者临摹,刻帖也由此影响和带动了木版年画。据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年间《佛说北斗七星经》,即绛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为海内外之孤本,有着极高的研究考察价值。该刻本被称为我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清光绪三十三年,在今属内蒙古的黑水城旧址,俄国人柯兹洛夫发现我国现存宋金时代木版画上刻有“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图》,这幅印在通俗话本上的卷首画,刻有“平阳姬家雕印”。

绛州曾为晋南商贸、文化中心,由于明代推崇“益人伦,厚风俗”,“敬礼百神”,民间木版年画更为畅行,出现了专门制作绛州木版年画的作坊,销售木版年画的商铺。旧时,在绛州卖年画的店铺有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画店、景记纸局、光前堂印局、永宁堡等,其木版年画每年要印数十万,行销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市,特别是过春节时,购买绛州木版年画,是那个时代人们必备的年货。可见绛州木版年画有多火。

在艺术上绛州木版年画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艺术风味和地域特色。造型以线描为主,套印品色加彩,衣物多平涂,面部多施晕染,色彩古朴端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洗练传神。绛州木版年画题材广泛。有表现古代的忠义志士题材的:门神、关公、赵云、秦琼、钟馗;有祈福题材的: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八仙庆寿、百子生金、四季平安;有神仙题材的:八仙、刘海戏蟾、和合二仙、马灶、马王;有民俗题材的:老鼠娶亲、猴子抢冒、五子登科、镇宅神虎、行孝图;有现实生活题材的:三娘教子、春牛图、渔樵喜乐图;有戏曲题材的:天河配、黄鹤楼、赵云救阿斗。

在绛州,不仅木版年画闻名遐迩,其剪纸、皮影、面塑、印花包袱等都很有特色。我相信,在专家和有志之士的推动下,绛州木版年画一定能雄风再起,再创辉煌。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的其他特产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