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网

首页>地方特产>兴隆山楂

兴隆山楂

兴隆山楂,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兴隆县地处燕山南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具有发展山楂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所产山楂果面光泽、艳丽,含糖量高,糖酸比适宜,口感比低海拔地区偏甜,适口性好。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隆山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兴隆县的山楂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年间,兴隆山楂就被视为贡品、珍品。由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今在兴隆,百年以上的大山楂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现在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5万亩、831万株,常年产量18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楂之乡”。

山楂树适宜于年平均气温在4.7-16℃的地区发展,最适宜的年均温为10℃,左右,兴隆县大部分乡镇属最适宜栽培区。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使山楂的含糖量提高,糖酸比也相应提高,山楂的口感比低海拔地区偏甜,适口性大大提高。

兴隆山楂5月开花。8-10月结果,果实酸甜,这里的山楂以其树势强健、品质优良、果实色泽鲜艳、耐贮藏、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高、适于加工而驰名全国。在兴隆县有许多企业把山楂进行加工,制成汁、露、糕、酱、蜜饯等,兴隆的山楂及其制品连续几年被评为省优产品,销售到国内20多个省市,并远销日、美、韩、新加坡、俄罗斯、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北省兴隆县,在河北省东北部,隶属承德市,在其最南端,长城北侧。那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气候和土壤条件都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却适宜生长山楂。全县总面积三千平方公里,却有二十一万亩山楂。勤劳的兴隆人构筑石坝墙梯田种植山楂,其传统产品铁山楂曾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然而现在,由于农业劳动老龄化,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等问题,山楂产业有流失的危险。

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位于燕山山脉东部,覆盖兴隆县全境,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种植山楂21.2万亩。重点区域位于六道河镇、兴隆镇、北营房镇和雾灵山乡等4个乡镇。

这里长的山楂格外好吃,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都要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兴隆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山区,其气候与土壤条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却成就了山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山楂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500多年来,兴隆人智慧地克服了山区不利机械化作业等劣势条件,构筑石坝墙梯田进行山楂栽培。

兴隆野生山楂遍布全县,境内由根蘖萌生的百年以上山楂大树有1000余棵,枝繁叶茂,株产山楂上千斤。兴隆县在山楂栽培面积和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是有名的“中国山楂之乡”。

兴隆独特传统山楂品种——铁山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其营养价值高,药用功能突出。山楂树耐旱、耐瘠薄,对山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均有重大意义。

兴隆山楂栽培系统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术和知识体系,根蘖归圃育苗,“因树修剪,随枝造型”的修剪方式,传统追肥,石坝墙修筑,山楂窖藏,山楂加工等技术和知识对其他地方山楂的选育、栽培起到示范作用。与山楂有关的文化丰富多样,涉及饮食、礼仪、信仰等各个方面。

上世纪80年代,兴隆县提出了“三年大育,五年大栽,实现大地一片红”的口号,大力发展山楂产业。到1990年,全县山楂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840万株,总产量占河北省的64%、承德市的80%。

不过,山楂并没有一直“红”下去。由于管理粗放、深加工没跟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隆山楂的价钱一落千丈,从最贵时的4元1公斤跌到最低时的几分钱1公斤。大片山楂树被砍倒,到1998年年底,全县山楂种植面积缩减为8万亩、600万株。

为了扭转局面,当地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挖掘山楂产业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他们抓住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机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大项目,扩大山楂种植面积。同时强化激励措施,调动群众造林栽果的积极性。

经过不懈努力,兴隆县的山楂栽培面积达到了21.2万亩,年产量20.9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随即,当地政府又开始抓山楂的质量。

兴隆县以河北省林科院、河北农大、昌黎果树研究所等为依托,组建林果技术研发推广中心,配备1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广“落头开心,矮化扶壮”的山楂标准化管理技术。

同时,当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从发芽、剪枝、喷药、灌溉到收获,向农民全程提供高新管理技术服务,提升果品质量,摒弃传统的“竿打”方式,尽量减少对果实的损伤,使山楂的平均亩产由1500公斤左右提高到3000公斤,优质果率也达到了95%以上。

如今,一束束红彤彤的山楂,远销全国各地,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果”。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其他特产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