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脑村

|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磨脑村

磨脑村信息

  • 地区名称:磨脑村
  • 长途区号:0350
  • 区划代码:140981205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号码:晋H
  • 行政级别:村

磨脑村,原名磨儿脑,地处崞山首脉头部,西高东低,梯田层层,面积有625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该村起始年代没文字记载无从推考,从地形、地貌、石坎结构来看,历史较久远,老祖先以背代车载石铺路,村中古道贯穿全村,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全村姓氏有杜、康恭、黄明、谭、魏、张、赵等人口不多,清初迁入李、郝,1949年村中有戏台一座,真武、观音、龙王庙各一座,五道庙两座,但经过各次运动的洗却,现仅存戏台一座其余无一存留,原村中有古槐七颗,现仅存一颗,直径在092”米以上,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成为村中的一宝,见证了本村的建村年龄,1937年本村黄龙在县城读书,受进步人士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0,成为本村第一名0员,对村的进步人士有了较大的影响,加强了本村的抗日力量先后组织了运输队和担架队,支援抗日与解放战争

本村的民风忠厚,文化生活朴实,历史上有几辈人传承的民间文艺组织“坐桥”组织活动,每逢喜庆节日,重大事由,本村的自乐班“坐桥”班就无偿的参与助兴,从不计得失,开放以来由于老一辈人的年高,“坐桥”不能再继续办下去,后辈人也无法传承下去以后又投资20余万元,置办了服装、道具组成了秧歌队、中老年健身操队、威风锣鼓队,活动在四乡各处丰富了村里的文化生活活动全村人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村风一直保持到现在,村中有夜不关门、路不拾遗的村风,村一家有事,全村人帮忙,从不讲条件,故有美名传扬

本村坐落在黄土丘陵地带,土厚肥沃,非常适合高粱的生长,历史以来,就有大量种植的习惯,经考察,清末年间,本村的白酒就名扬蒙、包头、绥远、河北张家口等地,有几百年的历史,更有小杂粮等特产荣远几省,其中优数小米、黄米面、尤为领先,让人有吃后不忘的觉

开放以来,特别在10年新农村建成后,村中打破了原来的传统种植结构,在市委的关心下,农委的直接指导下,建成了特殊蔬菜种植大棚,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种植构思,形成了新型的农业结构,在养殖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土养办法,形成了规模性的养殖业,万只以上的鸡场两座,百只以上的羊群,百头以上的猪场,都己形成规模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

2006年投资205万元,修建通村公路12公里,投资25万修建田间路7公里

2007年投资27万元,完成造地60亩,群众投资8万元,打深井一眼,铺管1800米,投资2万元建造跃进门一座2008年投资39万元,修建新学校戏台未成围墙、大门、照壁

2009年投资40万元,建造了特色蔬菜大棚

2010年投资8万元,架设了蔬菜大棚的输电线路,埋设了输水管道,并投资80万元建成万只鸡场两座

2011年投资96万元打深井两眼,建水塔一座,埋管道4公里

2012年投资120万元,硬化村中巷道65公里

2013年投资2万元,完成旧深井、管道的改造

2014年投资110万元,高低压线的农改造改造了村中的人畜吃水条件,从每天早上排队担水改成了户户自来水进院,并把七十年代初架设的高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村中的土路小巷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全村安装了路灯,把六十年代末修建的学校全部翻新,建成了一溜十间的现浇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改善全村人的生活居住和交通文化条件,建成了有上千部图书,影像设各的图书室,改善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并安装了全套健身设备

经过各种条件结构的改革,目前村民生活与生产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从石磨石碾的加工条件改变成了电磨碾米机,从驴马耕种的落后状态,改成了现在的机耕机种,条件好的可以机收,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体力消耗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的奋进,村民的人均收入从七十年代末的几百元,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增加到现在的几千元,同比翻了十几翻

磨脑村附近有原平二郎庙、魏家庄郭氏一号宅院、迎新崞山寺遗址、禹王梁遗址、栢枝寺遗址、北苏鲁奶奶庙等旅游景点,有原平梨、油梨、白塔岗旱烟、同川酥梨、原平酥梨等特产

分类信息

旅游公厕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大营镇王董堡村京原路西12号(新康力温泉度假村) 电话:无

郭家大院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闫庄镇南庄头村 电话:无

解村乡北三泉廉政文化艺术大院

地址:其他158县道 电话:无

刘一锅筋头巴脑

地址:永康南路与前进西街交叉口南 电话:0350-8292333

暖泉沟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电话:无

白爷庙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电话:无

山西村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电话:无

上阳武村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 电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