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

|

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芮城县

芮城县信息

  • 地区名称:芮城县
  • 长途区号:0359
  • 区划代码:140830
  • 邮政编码:044000
  • 车牌号码:晋M
  • 行政级别:县
总站>芮城县首页>芮城县简介

芮城县简介

芮城县属于山西省运城市管辖。

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南端,黄河中游。全县国土面积1178.76平方公里。矿产有金、镁、铜、磷、煤、石油、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白云石、石英砂等。土特产主要有芝麻糖、无核蜜枣、麻片、酱菜、泡泡油糕。名胜古迹主要有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西侯渡遗址、大禹渡。

芮城县辖7个镇、3个乡:古魏镇、风陵渡镇、陌南镇、西陌镇、永乐镇、大王镇、阳城镇、东垆乡、南卫乡、学张乡。

全县行政区划分为7镇3乡、310个村民委员会、707个自然村、1990年人口33.16万 。汉族为主 ,有回、蒙古、满、苗等少数民族 。2002年底全县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耕地面积为93万亩,其中林业产值938万元,牧业产值5992万元,渔业产值291万元。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4040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8159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6元。200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34903亩,粮食作物531718亩,总产量93552吨;其中夏粮、小麦面积430007亩,产量68490吨;秋粮101711亩,总产量25062吨;油料39611亩,总产量2534吨;棉花41156亩,总产量3317吨;药材4380亩,总产量(元)3399320元;蔬菜8059亩,总产量17155吨;苹果142674亩,总产量230276吨 。

政区沿革

芮城殷商时属方国,称“芮国”,西周初分封诣侯,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称魏国,今县城北有魏城遗址。魏城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秦

置郡县,魏属河东郡。汉立河北县于魏城,仍属河东郡,相沿至晋。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建芮城县于今县城。

隋初芮城县属蒲州唐武德二年(619年)设芮州,辖芮城、永乐、河北(平陆)等县。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芮城、永乐县属永兴路陕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永乐县并入河东县(永济)。元、明、清芮城县属解州。

民国36年(1947)4月29日芮城县解放,芮城、永乐县属晋鲁豫边区太岳行政区第三分区。

民国38年(1949)7月1日,永乐县并入芮城县,同年8月1日划分山西省运城专区,芮城县属之。

人口状况

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芮城县总人口为372773人。人口构成基本情况是:

1、性别构成:男性为189709人,占总人口50.89%;女性为183064人,占总人口49.11%。

2、家庭户,全县总户数为96247户,其中家庭户95478户,占99.2%;集体户769户,占0.8%。

3、城乡人口:非农业人口28932人,占7.76%;农业人口343841人,占92.24%。

4、文化构成:接受大学教育的4276人,占总人口的1.1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8018人,占10.22%;接受初中教育的163746人,占

43.93%;接受小学教育的115294人,占30.92%。

5、民族构成:汉族人口372147人,占总人口的99.83%,少数民族626人,占0.17%。2002年统计公报,全县总人口38.0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4.3779万 。

芮城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古魏镇 140830100
风陵渡镇 140830101
陌南镇 140830102
西陌镇 140830103
永乐镇 140830104
大王镇 140830105
阳城镇 140830106 约4.04万人 166.2平方公里
东垆乡 140830200 约2.2万人 72.2平方公里
南卫乡 140830201
学张乡 1408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