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渔溪镇阳城县

阳城县信息

  • 地区名称:阳城县
  • 长途区号:0356
  • 区划代码:140522
  • 邮政编码:048000
  • 车牌号码:晋E
  • 行政级别:县
总站>阳城县首页>阳城县简介

阳城县简介

阳城县属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渔溪镇管辖。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标在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

阳城县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街道,总人口388742人(2012年)。2012年,阳城县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051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5%。

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阳城县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郭峪古城等。

阳城古称濩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古代留下了“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商汤桑林筹雨,等众多的古老传说。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

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

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获泽邑。

汉置获泽县,治所在今阳城西15公里的泽城,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年)废获泽侯国复设获泽县,属平阳郡。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获泽县改隶建兴郡。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获泽县治由泽城迁往今阳城县城。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属建州所辖的安平、泰宁二郡。

隋开皇三年,濩泽和西濩泽复并为获泽县,属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年),改濩泽为阳城县,属泽州,隶河东道。

天佑二年(905年),复称濩泽县,属泽州,隶昭义节度使。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易名阳城,属泽州,隶昭义军、河阳节度使。

宋仍为阳城,属泽州,隶河东路

金升阳城为勋州,属忠昌军节度。

元中统元年(1260年),勋州复为阳城县,隶属泽州。

明、清时,阳城县属泽州(直隶州)和泽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冀宁道。民国十三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合为阳城县。抗战时期,属太岳四专抗日根据地领导,1938年3月,0晋豫特委在阳城县成立。1945年6月,阳城县解放。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10月,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直隶山西省晋城市。

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阳城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阳城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凤城镇 140522100 约12.02万人 117.9平方公里
北留镇 140522101
润城镇 140522102 约3.05万人 72平方公里
町店镇 140522103
芹池镇 140522104 约9000人 59.9平方公里
次营镇 140522105
横河镇 140522106
河北镇 140522107 约1.7万人 61.6平方公里
蟒河镇 140522108 约2.29万人 56平方公里
东冶镇 140522109 约2.1万人 132.5平方公里
白桑乡 140522200 约1.8万人 58.1平方公里
寺头乡 140522201 约1.1万人 72.6平方公里
西河乡 140522202
演礼乡 140522203
固隆乡 140522204 约9000人 40.1平方公里
董封乡 140522205 约1万人 108.7平方公里
驾岭乡 140522206 约1.3万人 72平方公里
东城街道 140522400 街道
林场管理处 140522401 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