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沭阳县信息

  • 地区名称:沭阳县
  • 长途区号:0527
  • 区划代码:321322
  • 邮政编码:223800
  • 车牌号码:苏N
  • 行政级别:县
总站>沭阳县首页>沭阳县简介

沭阳县简介

沭阳县属于江苏省宿迁市管辖。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沭阳县总面积2297平方千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186.45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邮编:223600,代码:321322,区号:0527。拼音:ShuyangXian。

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基础设施

1997年前,沭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现代化设施齐全】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级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质量在全省最差,全县黑色路面仅56公里,人均占有量仅占当时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没有通上电,54%的村没有通上电话,80%的村没有自来水。近年来,沭阳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有效地缓解了“瓶颈”制约。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灰黑化、乡村道路砂石化、全县公路网络化,公路密度和等级在苏北各县(市)中位居前列。电力、通信、供水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农村改水实际受益人口近140万人。

沭阳交通发达。-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江苏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改革创新

沭阳因改革创新而扬名全国,同时也因改革创新而受益无穷。近年来,沭阳以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气魄,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逐步把改革创新推进到所有可触及的领域。“十五”期间,全县上报省市参评或参展制度创新成果197项,占全市三分之二。创新干部管理制度,首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河,率先实行干部任前公示、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等一系列干部任用和监督制度,分别被中组部和国家审计署在全国予以推广。【改革硬汉——仇和】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先后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六大中心”和多个重点工作指挥部,新组建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等4大产业发展办公室,对县乡领导干部实行不交叉分工,优化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一线工作、工作会办、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制度。坚持抓发展机遇就是解决好一个个问题、做好一件件实事、办好一个个项目,对目标任务进行定量分解,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实现了由“救火式”、“被动式”化解社会矛盾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超前化处理问题转变。成立县“诚信服务监督局”,实行与公安110、经济110、新闻110、安全110联动运行,在重点窗口单位安装服务质量评价器。实行项目帮办制,组织专人或专门班子为重点项目帮办建设、帮办生产、帮办招工、帮办生活。改革让沭阳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创新让沭阳活力迸发,魅力四射。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万余人前来考察沭阳改革工作,借鉴沭阳创新的做法。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沭阳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沭阳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南湖街道 321322002 街道 约10.3万人 45平方公里
梦溪街道 321322003 街道 约11.9万人 51平方公里
十字街道 321322004 街道 约5.4万人 72平方公里
章集街道 321322005 街道 约5.2万人 50平方公里
七雄街道 321322006 街道 约5.5万人 49平方公里
陇集镇 321322101 约2.6万人 46.88平方公里
胡集镇 321322102
钱集镇 321322103
塘沟镇 321322104
马厂镇 321322105
沂涛镇 321322106
庙头镇 321322107
韩山镇 321322108 约4万人 65平方公里
华冲镇 321322109
桑墟镇 321322110 约5.05万人 54平方公里
悦来镇 321322111 约4.2万人 88.5平方公里
刘集镇 321322112
李恒镇 321322114 约4.21万人 67平方公里
扎下镇 321322115
颜集镇 321322116 约5.3万人 69.2平方公里
潼阳镇 321322117 约4.75万人 100.69平方公里
龙庙镇 321322118
高墟镇 321322119 约3.96万人 62平方公里
耿圩镇 321322120 约360万人 71平方公里
汤涧镇 321322122 约4.3万人 55平方公里
新河镇 321322124 约3.9万人 48.6平方公里
贤官镇 321322125 约4.9万人 47平方公里
吴集镇 321322126 约4.31万人 72.41平方公里
湖东镇 321322127
青伊湖镇 321322128 约3.7万人 49.52平方公里
北丁集乡 321322200 约2.7万人 38.8平方公里
周集乡 321322201 约1000万人 43平方公里
东小店乡 321322202 约3.19万人 51.1平方公里
张圩乡 321322203 约2.59万人 39平方公里
茆圩乡 321322204
西圩乡 321322205
万匹乡 321322206
官墩乡 321322207 约3.02万人 58平方公里
青伊湖农场 321322400 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