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

|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沙县信息

  • 地区名称:沙县
  • 长途区号:0598
  • 区划代码:350427
  • 邮政编码:365500
  • 车牌号码:闽G
  • 行政级别:县
总站>沙县首页>沙县简介

沙县简介

沙县属于福建省三明市管辖。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北纬26°06′-26°41′,东经 117°32′-118°06′,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位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距省会福州市约200公里,距三明市和南平市分别为20公里、60公里。全县总面积1815.09平方千米,辖6镇4乡2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24.55万人,通行闽中方言沙县话。

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京,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县人民政府驻凤岗街道,全县辖2个街道、6个镇、4个乡:凤岗街道、虬江街道、青州镇、夏茂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霞乡、南阳乡、郑湖乡、湖源乡。

闽中明珠──沙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份。从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年)设县,有着1600年的发展历程,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金沙县”之称。沙县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面积19.58万亩;林地面积2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9%;竹林面积42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福建省竹子重点产区。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25.72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6.6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25亿千瓦时;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已发现具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石灰岩、钾长石、黏土、高岭土、石英石等。

沙县是闽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京福高速公路(即福银高速公路)、鹰厦铁路、205国道、沙溪河航运、在建的向莆快速铁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杭广高速铁路横贯全境,兴建中的沙县机场距城区仅3公里,公路、铁路、水路畅达,交通十分便捷。近年来,随着向莆快速铁路、三泉高速公路、厦沙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动工建设,特别是规划中的杭广高速铁路、鹰厦铁路与向莆快速铁路都在沙县设立联轨站,并与沙县机场及高速公路互通口集中建设,实现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建设方案的基本确定,成为全国百个福建省四个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之一。邮电通讯发达,已建成6万多门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等一批电信设施,可直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水电设施齐全,城区日供水能力达5.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100%,相继建成了城区3座变电所,完成了供电网改造,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县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沙县山川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迥异,名胜古迹众多。有淘金山长达38米的华夏第一岩雕卧佛、省级名胜风景区七仙洞、省级楠木林自然保护区罗卜岩以及“十里平流”、“七峰叠翠”、“洞天瀑布”、“二十八曲”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东南沿海现存最大的城隍庙等古迹。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沙县肩膀戏饮誉澳门,并先后到四川、湖北等地演出,获得了全国第五届民间艺术会演金奖。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等系列荣誉称号。

沙县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质量较好的县份,1999、2002年两次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在\'2007福建省县级经济评价中,被福建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之一。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沙县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林业、金属深加工、生化等工业主导产业。竹业、畜禽业、茶果业和沙县小吃业成为农业农村特色经济,获得“中国竹席之乡”、“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2009年1月23日,沙县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10年2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沙县为200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11月,沙县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沙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凤岗街道 350427001 街道
虬江街道 350427002 街道
青州镇 350427101 约2万人 140.7平方公里
夏茂镇 350427102 约3.2万人 210.6平方公里
高砂镇 350427104 约1.8万人 164.9平方公里
高桥镇 350427105 约1.4万人 179.6平方公里
富口镇 350427106 约1.5万人 233.1平方公里
大洛镇 350427107 约1万人 117平方公里
南霞乡 350427201 约1.1万人 124平方公里
南阳乡 350427203 约1万人 66平方公里
郑湖乡 350427204 约11万人 111.5平方公里
湖源乡 350427205 约6000人 3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