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网

首页>旅游景点>新绛龙兴寺

新绛龙兴寺

新绛龙兴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绛龙兴寺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初名碧落观。唐咸亨元年(670年)改称龙兴寺。至唐会昌五年(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损毁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存。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入住,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

龙兴寺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 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

龙兴寺塔,有名龙兴宝塔,据寺内碑刻记载始建于唐,原为八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并增高至十三层。塔身一层南面辟券门,塔内中空,内置楼梯可登至塔顶,券门两侧砖雕楹联一副,为清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宝塔,时任绛州知州武进题并书,“雷雨平临咫尺看龙门之变,慈云遥接飞腾争雁塔之高”。东西面辟有佛龛,西侧佛龛内有唐代石雕坐佛一尊。二层以上南北面辟有真假券门,六、十三层西面辟券门。一层檐下仿木砖雕斗拱,每面就攒,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身南面每层券门均额题,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戴、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十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八角攒尖式塔顶,上置葫芦形塔刹,圆柱形刹尖。据《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载:“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之后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时间传说也亦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份,塔顶“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给古塔增加了神秘感,不知何故。

大雄宝殿,元代遗构,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彩塑毗卢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及侍立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从造像风格看有宋金造像特征。

《碧落碑》,唐总章三年(670年)韩王元嘉四子李训等人为其母造像祈福所立。圆首方座,碑文篆书,字体优美,独具风格,为历代书法家看重的珍品。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有个名叫郑承规的奉命用正楷书将碑文译出。据说自称李斯之后无人与匹的唐代大篆书家李阳冰见到此碑后,爱护倍加徘徊数日,不忍离去,遂反复临摹,最觉不如,非常恼火,愤然“以槌击之”,现碧落圆首所裂三块,相传就是李阳冰所为。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一张名片,龙兴寺有三宝,分别为:唐代书法珍品碧落碑,元代遗构大雄宝殿中的元代彩塑以及屡冒青烟的龙兴寺塔。塔下还有搬来的宋金古墓,花三块钱就可以进入墓室把精美砖雕拍个够。

陈列在大殿后的前后碑亭、碑廊内的近十通古代碑刻,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其中最富价值的,是以大篆而称誉全国的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对于碑名的由来,有说是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的说是因为碑在碧落观中。此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公元607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碑文的用字和结体,杂取钟鼎、古籀、兼及小篆等文,在前代诸家古体书法的基础上,加以省变通借,融汇贯通,从而创造出一咱姿态优美,独具风格的新的古篆体,看上去规整无匠气,舒畅而且秀逸,是历来金石家书法家看重的珍品。《广川书跋》说:“篆字奇古,引笔精绝,不类世篆学。”又言:“此碑超出相斯窠臼,笔法已自深稳。”以致“前人论书率叹其妙绝”(《金石录》)。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和书-底,实在难以辨识和通读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个名叫郑承规的人奉命用正书将碑文释出,刻于另外一石,以便后世识读和临摹。《潜研堂金石文跋》中就记载了这件事说,此碑“篆字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读,赖有郑承规释文稍可句读。……要非精研六书,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来,篆书家奉此为金科玉律,莫敢轻易一字。”

或许正是由于碑文是这样的奇古、精绝,后世便为碧落碑蒙上不少神的色彩。一些史志杂书中也记载不少轶闻传说。据《洛中记闻》和《金石录》载,碧落碑文写成,即将刊石之际,恰巧有两位道士前来请求刻之,二人拿到碑文后,便关门封户,闭目-,一连三日,昼夜不出,房内半点声音也没有。众人觉得好是奇怪,就一起去开门观望。不料房中竟然空空如也,两个道士早已无影无踪,只见一对仙鹤双飞起舞(明心按:一说为双鸽。),尔后便翩然离去。而碑文竟似鬼斧神工,宛然在目。因事出之奇,文成之妙,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书家名流仰慕而来。据说,自诩为李斯之后的李阳冰见了此碑后,爱慕备至,居然徘徊数日不忍离去。左右琢磨,反复研习。谁知到底也没有学成个样子,惹得他十分恼火,自恨不如,竟愤然以槌击之,羞愧而去。碑上有一块残缺,相传就是李阳冰的槌痕。后人不仅把这个有趣的故事钤镌刻在碑侧,还依照原样重刊了一石,与唐碧落碑并列一处,称之为新碑。

当然,这些记载和传闻不免有此过誉,但碧落碑的书法之娴熟,功力之精深,确实是高妙而非凡的。不然,它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历代金石学家所青睐,也不会为当代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所向慕,更不可能被国家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绛州府志》曾这要评价它说:“碧落篆文,乃古篆之集大成者。”对此,我们虽然不敢轻苟同,但至少可以说,它是我国篆字书法研究的一件珍品。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的其他旅游景点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的地方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