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

东营区信息

  • 地区名称:东营区
  • 长途区号:0546
  • 区划代码:370502
  • 邮政编码:257000
  • 车牌号码:鲁E
  • 行政级别:市辖区

东营区相邻地区

总站>东营区首页>东营区简介

东营区简介

东营区属于山东省东营市管辖。

东营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的中心区,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领导机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均坐落于境内,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4个镇、6个街道,201个村民委员会,30个城市社区,104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178.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23万,暂住人口10余万人。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293790万元,比上年1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3亿元,增长1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进出口总额1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其0口11.9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到账外资金额5466万美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84 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3元,比上年增加1498元,增长11.2%。

东营区域地历史悠久。据对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殷为薄姑国领地。周为齐地。秦属齐郡,西汉属千乘郡琅槐县、湿沃县,东汉属乐安国博昌县、湿沃县,三国时属魏国齐郡,西晋属广饶县、湿沃县,南北朝时属乐安郡广饶县、湿沃县,唐宋时属渤海郡千乘县、蒲台县,元明清三朝境域东部属乐安县、西部属蒲台、博兴县。民国年间,为广饶、蒲台、博兴三县交界之地。

战国时期,人们在此“伐薪煮海水为盐”,盐业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批移民自洪洞、直隶枣强迁移至此,构成境内居民的主体。悠久的历史涤就绚丽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殿元等人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改为化妆演出,形成吕剧雏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剧种,并跻身于国家地方戏曲艺术之林。

1940年后,境域属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时期,境域属广饶县、蒲台县,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新中国成立后,境域隶属惠民专区。1961年4月,东营村(今东营居委会)东打出的华北第8号探井首次获得日产8吨的工业油流,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帷幕。1962年9月23日,营2井喷出当时全国日产原油最高555吨的油流,“九二三厂”(胜利油田)诞生。

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准设置东营市东营区、牛庄区。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1984年1月12日,市辖东营区、牛庄区(东营区辖42个行政村,牛庄区辖179个行政村)成立。1987年7月2日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建市后,选定沙营以东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称“东城”,市委、市政府设在东城。胜利油田机关所在的矿区城镇相应称“西城”,东城距西城15公里。区委、区政府驻东、西城之间东营区新区。

东营区是东营市中心区。1987年辖辛店、胜利、六户、牛庄镇,史口、油郭、西范、龙居乡,西城街道办事处,221个行政村。1988年4月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设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办事处。1991年3月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合署办公。1992年10月,史口乡撤乡设镇。1995年3月,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分设。

2001年3月,乡镇街道规模调整,撤销油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史口镇;撤销西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庄镇;撤销胜利镇,设立胜利街道办事处;撤销辛店镇、海河路街道办事处、泰安路街道办事处,设立辛店街道办事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文汇街道办事处。11月撤销龙居乡,设立龙居镇。2003年11月,成立胜园街道办事处。将史口镇北高、卢家、丁家、姜王、业基王、温家、东商、赵家8个村和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6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东营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区划代码 行政级别 人口 面积
文汇街道 370502001 街道
黄河路街道 370502002 街道 约13万人 59平方公里
东城街道 370502003 街道
辛店街道 370502004 街道 约13.05万人 82.82平方公里
胜利街道 370502005 街道 约9.02万人 361.7平方公里
胜园街道 370502006 街道
牛庄镇 370502102 约4.7万人 116.9平方公里
六户镇 370502103
史口镇 370502104 约3.67万人 80.92平方公里
龙居镇 3705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