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

山西省

山西省信息

  • 地区名称:山西省
  • 长途区号:0349-0359
  • 区划代码:140000
  • 邮政编码:030000-048000
  • 车牌号码:晋A—晋M
  • 行政级别:省

沁源灵空山

沁源灵空山,原名九顶山,后因佛教活动而改名为“灵空山”,相传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在此创建道场,并圆寂于此。它集华山之险,庐山之秀,黄山之奇,泰山之雄为一身,通体透出一种洒脱缥缈的空灵神韵,被无数慕名而来观光的游客誉为“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处诗画世界”,是山西沁源县境内一座古老的佛教名山。灵空山海拔1600-1850米之间,最高山峰海拔1953米。山岩地质为寒武纪石灰岩,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发生变异,大面积基岩裸露,沟谷切割较深。山中心三条沟壑交汇,形成一处奇险的深谷。山岩之上为第四纪老黄土覆盖,适宜植物生长且雨量充足,所以林木郁郁葱葱,山花野草遍地。山中岩洞较多,险峰竞秀,幽静奇特,楼阁林立,殿宇高悬,圣寿寺内钟声飘渺,空谷回音。千百年来,众多游客慕名前往,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的造化,占神韵,保福禄,得寿喜,是一片佛国胜地。

灵空山地处沁源西北部灵空山镇,距县城约40公里。海拔高度在1600-185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海拔1953米。山岩地质为寒武纪石灰岩,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发生变异,大面积基岩裸露,沟谷切割较深。山中心三条沟壑交汇,形成一处奇险的深谷。山岩之上为第四纪老黄土覆盖,适宜植物生长且雨量充足,所以林木郁郁葱葱,山花野草遍地。山中岩洞较多,险峰竞秀,幽静奇特。201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审定,山西灵空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灵空山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30公里处的灵空山镇境内,属太岳山系,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地貌特点形似一个硕大的蘑菇状,中间由三条峡谷交汇,呈“丫”形分布,其中风洞沟峡谷较长,约5公里,草沟和将军墓沟各3.5公里。景观包括“世界油松之王”九鼎松(九杆旗),古松“一炉香”、“三大王”、“招手松”、“一佛二菩萨”、“哼哈二将”、“四朝云杉”等珍奇古树,峦桥、 仙桥 、茅庵、东钟楼、唐王祠、净身窑、文殊殿、宋代石刻、五龙庙等“圣寿寺”六院,唐王寨、藏兵洞、舍身崖、一线天、将军墓等名人古迹,登云路、甘露泉、 卧龙洞、十八盘、 风洞、螺旋口、叠翠峰等自然盛景,以及蟠桃凹、五龙池、 盖海洞、 五龙洞、龙母洞、龙脊、龙胆、龙尾等传说和自然相结合的景点。灵空山名胜古称十景,即东钟楼、十八盘、甘露泉、茅庵、净身窑、五龙池、盖海洞、舍身崖、须眉山、仙峦桥,皆有碑文记叙,也有诗词咏叹,至今犹在。

灵空山景区主要风景线路有三条:风洞沟、将军墓沟、草沟。风洞沟是从仙桥开始自北向东南延伸的一条大约5公里的深谷,山崖如鬼斧神工削劈。沟中怪石嶙峋,跌宕错落,有的如野牛狂奔,卧虎啸月,有的如龟鳖惊惧缩脖贴地。一路行进,只见东西两边峰峦竞秀,危崖峭壁扑面而来,有山塔崖、叠翠峰、前后寨门,龙胆、龙尾、望壁回头等胜景。从第一川往寺院由西向东而来的沟叫草沟,全长约六、七公里,沿途林木茂盛,山花缀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真乃一步一景,景景宜人。寺庙东北,是由仙桥向五龙川而去的将军墓沟,沟中溪流缓缓,涓涓有声,时有数丈落差之地,积水成潭,倒映翠屏倩影。沟中有一座荒丘,人称“将军墓”。传说,墓丘中这位将军就是李侃太子削发为僧后朝廷派来劝他返朝的那位大将军,因为李侃太子不肯回朝,这位将军后来也追随流落于灵空山,死后葬于这里。此幽谷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百米龙槽”和“虎潭映月”。

灵空山名胜古称十景,即东钟楼、十八盘、甘露泉、茅庵、净身窑、五龙池、盖海洞、舍身崖、须眉山、仙峦桥,皆有碑文记叙,也有诗词咏叹。这十景至今犹在,历千百载春秋,更增其无限风采。除此十景以外,灵空山还有许多引人入胜,令人惊叹的古迹胜景,奇松名木,以及神奇洞穴。

九杆旗

九杆旗是一株罕见的油松,树围约5米,高约40余米,堪称华北油松之王。九杆旗枝出一径,派生三株,再生九枝,冲天挺立,直插云霄,犹如九面大旗。在灵空山,类似于这样富有特色的树木还有很多,比如"三大王"、"二仙传道"、"四朝云杉"、"一佛二菩萨"等等。

圣寿寺

圣寿寺建于灵空山中“半面佛”巨壁之下,背崖临谷,雄视南天。创建于唐代,曾称 “铁瓦寺”,五代后称“先师禅院”,北宋端拱二年 (即公元九八九年,赵匡义御笔赐额为“圣寿寺”,一直沿用至今。

圣寿寺古建筑建置布局以横轴为序,左右排立,中院五楹大殿气势雄宏,内外二檐斗拱雕龙绘凤,青金五彩,庄严肃穆。其它院落为南海大士、关帝庙、喜雨亭、藏经楼、僧舍客房等。五院错落有致,各有山门,又互相贯通,左右呼应。布局独特严谨,风格显明,建筑谐调、雄宏壮观。

寺中大殿供有先师菩萨与四海龙王神像。先师菩萨为唐懿宗第四皇子,唐末时期来此削发为僧,并坐化于灵空山中,五代后唐时诣封“施雨王”,后周时期加封为“先师菩萨”。因此,先师菩萨成为灵空山道场中的首席供神,并配四海龙王掌管方圆百十里土域中的风雨阴晴。东西配殿则供有“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南殿供“大肚弥勒”、“韦驮”、“四大天王”,类同于一般佛教寺庙。

寺外,古树云杉上青藤高攀,丝枝交扭,生机勃发。龙洞杉、茅庵杉、云杉老三、小云杉统称“四朝云杉”。是古生代珍稀树种,葱葱郁郁,蔚为壮观。门前石崖下青石流溪,缓缓潺潺,格外幽静。与天王殿相对应的南天门陡立耸云,其岩缝中青松倒挂,垂杆伸枝迎风傲雪,四季如屏,乃奇山仙境之所。

南天门与普渡桥 圣寿寺的正对面是峭立的南崖,俗称“南天门”。南天门与圣寿寺之间是一道20余米、25米长的沟壑,上架一座石拱桥,名——普渡桥。桥宽4米,长27米,桥面两侧为汉白玉雕花栏杆。石桥飞谷越涧,通往寺庙。过桥即是很陡的36级青石台阶。台阶尽处建有一座四柱单椽牌坊,上书篆体“圣寿寺”三个大字。牌坊背面为“空灵是禅”。

南殿 牌坊正对建筑,即为弥勒殿,也称天王殿。面阔三间,长门圆窗,红墙彩拱。中间前后两门相对而开,也为过殿格局,前门楣上刻有“松门花洞“四字。大肚弥勒敞怀大笑面南面坐,背面是手托宝杵的韦驮大将守护神,东西两面站着各持琵琶、宝剑、小龙、宝伞的四大天王。弥勒殿的东西两边是砖木结构的顶部钟鼓楼。下有半圆形拱门,两边山门上都有砖刻对联和雕砖图案。东边钟楼门洞两侧的楹联为:“山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西边鼓楼门洞两旁的楹联为:“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砖雕图案有团龙、福绿、寿(梅花鹿和老寿星)、荷叶荡舟、狮子、蝙蝠、葡萄、竹节、荷花等传统吉样图案。手法细腻、工艺精湛,形象十分逼真,栩栩如生。

圣寿寺正殿面阔五间,丹柱雕门,斗拱叠架,屋脊高耸,铁瓦青砖,庄严肃穆。殿内神台之上所供主神为先师菩萨贴金铸铜神像,金碧辉煌、面容慈祥;左右两側为四海龙王,端坐龙椅,神态各。,殿内东西两壁有彩给壁画和泥塑彩像。东西厢房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布瓦楼阁,面阔均为三间。东厢房供观音菩萨,左右两边侍立着善财童子和小龙女像;西房供地藏菩萨,左右伺立道明和闵公像。

中大殿院东西厢房南壁山墙上,用砖雕大字:“有感”、“有应”。字大如牛,运笔有神,遒劲凝炼,且各对山门。那独出心裁的构想将一个小小的”有”字安排在繁体的“感应”二字之中,并极其对称和谐。有人将此二字分别拆为“心诚有感”和“咸心有应”。游人抬脚迈步刚入山门正好面壁,知文识理的人面对这绝妙的“感应”二字,油然生出一种“未向神佛拜,先觉庙堂灵”的感受。

正殿西山门砖壁之上用阴刻手法凿有一联:“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流畅的行书成就,意境优美,笔迹干炼洒脱,焕发出一种灵秀欢快的气氛;东侧山门一联:“山鸟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作者巧用仿金文与象形文编撰而成,字体形象、古朴、严谨、典雅,无数游客踞足欣赏中,常有些猜摸不透或顿然开悟之快。

大殿东侧为一处二进院,院落原来叫喜雨亭院。正股三间,神台之上供关公。关公殿后院是“西方三圣”窑楼。大殿西与窑楼正对三间大南房供千手千眼善萨。

景区资质:

国家2A级景区

景区位置:

中国>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

到达方式:

游客可从太原汽车站乘坐开往沁县方向的汽车,下车后转乘到达灵空山景区的汽车即可。

到景区的车比较少,建议包车前往。(灵空山位于沁源县西北4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

门票价格:

70元

景区开放时间:

8:00-18:00

景区电话:

0355- 7974866

山西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