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

山西省

山西省信息

  • 地区名称:山西省
  • 长途区号:0349-0359
  • 区划代码:140000
  • 邮政编码:030000-048000
  • 车牌号码:晋A—晋M
  • 行政级别:省

杀虎口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杀虎口是古代外长城上的军事关隘,此地位于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成为险要,北方游牧民族旧时入侵中原,多以杀虎口为其突破口。杀虎口位于今右玉县北35公里,为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其东、西两面分别是塘子山和大堡山,长城绵延于山脊之上,城墙长约2500米,宽约270米,两侧高山对峙,陡坡在30至40度之间,苍头河由南向北将古长城拦腰截断,流经之处呈狭长走廊状,形成一个地形险峻、攀越困难的天然关口,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杀虎口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春秋时名曰“参合径”或“参合口”;唐称“白狼关”;宋名“狼牙关”;明朝在此抵御少数民族南侵,更名为“杀胡口”;清朝为缓和蒙古族矛盾,将“胡”改为“虎”,其后,“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旧方志有载:“长城以外蒙古诸蕃,部落数百分为四十九。唐文宗开成年间 (836-840),回纥军入寇云朔,被围歼于杀虎口一带,降兵多达数万,丢失许多辎重武器。明嘉靖六年(1522),蒙古铁骑多次从杀胡口侵犯中原,曾深入太原、平遥、介休等地,骚扰三十八州县。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在杀虎口筑城堡,周回1公里,高3丈5尺;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在杀虎口城堡附近另筑城堡一座,名曰“平集堡”,周回高度皆同旧堡,二堡之间筑有连环墙,形成唇齿相依、犄角互援之势。由于杀虎口地势险要,历朝均在此屯兵把守,明设营守备、坐堡把总各一,布兵千余;清朝改中军守备为中军都司,增设千总、把总,驻军亦增至1600名。”

右玉古城内外不仅有雄浑古朴的古代建筑,还有颇为壮观的自然景观,被称为右玉十景的风台揽胜,绿圃柔茵,混元流碧,兔清回纹,牛心孕璞,雷峰占雨,圣泽蒸云,贺兰插汉,曲涧鸣泉,锦石呈文,令无数游人惊叹。

在绵延万里的明长城的中部有一个关隘。那就是成就晋商的关口——一代雄关杀虎口。秦汉时称参合口(参合径),隋唐名白狼关,明为杀胡口,清康熙皇帝为缓和民族矛盾,改“胡”为“虎”,杀虎口一直沿用至今。

杀虎口顺着历史的长廊,赵武灵王拓北疆,始皇驱胡人,汉武击匈奴,随唐征突厥,明扫元蒙,清平葛尔丹;匈奴掠边,鲜卑南下,突厥寇边,五胡乱华,辽金元入主中原,莫不于此留下脚印。

杀虎口文化旅游项目以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开发, 总体规划围绕“走西口,望长城,学右玉,守初心”主题,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3.8亿元。

杀虎口风景名胜区是山西省人民政府2012年审定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境内,面积52.5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76平方公里,四至坐标为:北:112°22′53.2″,40°16′36.29″;东:112°23′33.62″,40°15′27.3″;   南:112°21′40.710″, 40°11′8.350″;西:112°16′5.5″,40°13′24.44″。

景区资质:

省级名胜景区

景区位置:

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到达方式:

自驾车路线:朔州往北 → 平鲁往北,109国道右转 → 右玉杀虎口。

门票价格:

杀虎口旅游区不收费,右玉长城历史博物馆10元/人,登长城5元。

景区开放时间:

全年

山西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