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

山西省

山西省信息

  • 地区名称:山西省
  • 长途区号:0349-0359
  • 区划代码:140000
  • 邮政编码:030000-048000
  • 车牌号码:晋A—晋M
  • 行政级别:省

大阳馔面

馔面,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的一种流传很久的传统面食,深受大家的喜爱。

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大阳人很少吃酒席,以馔面为婚宴的必备,被尊为上品。一碗特产自大阳的馔面,才是大阳人最正宗的待客之道。如今,馔面已经成为了大阳人办喜事的代名词。“走,吃馔面去!”洋溢着亲朋好友满满的祝福与期待!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馔面作为宫廷御食,自然品质一流。一碗馔面,混合了红橙黄绿等几种颜色,选用的是民间上等的蔬菜,不同的营养调和在一起。馔面味道可口,食盐却放得并不多,精美的菜蔬全靠海带和佐料提味,有葱姜蒜和胡椒等,美味又不失营养,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馔面是存放在木制食盒里的兑了盐和碱的手工面条。它色金黄,味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其色、香、味俱全,俨然有宫廷御膳之风韵,可使数百人同时就餐。

李白在千古名篇《将进酒》中曾写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其实好喝酒的李白是没有吃过馔面的,不然当他看到色香味形俱佳的宫廷馔面,也会忍不住吃上一口。

一碗馔面,吃的不只是色香味俱全,还吃出了营养,吃到了文化。能吃到馔面是一种福气,不只是因为它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宫廷,不只是因为它是只要在婚娶的时候才能享用的美味,也不只是因为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碗馔面光泽如金玉,保佑婚姻美满,保佑生活幸福。

馔面是一碗富贵人家吃的面。大阳作为山西、作为中国面食最出彩的地方之一,馔面以它上好的配方、上好的面条、上好的蔬菜、上好的颜色、上好的汤底、上好的营养和讲究的吃法,绝对稳坐大阳头把交椅。

一碗馔面,考验的不仅是厨师的功力,还要考验食客的耐心,所以只有那些做官的和经商的才吃得起。复杂的配方,精心的配比、贵重的食材等都彰显了大阳馔面富贵的特色。大阳人实在,款待客人总是既丰盛又实惠。所以你会看到,满桌的菜肴每一碗都是满满当当,都堆得像座小山包,只有馔面是个例外。

制作“馔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面,面粉选高筋粉最好。先将碱面、食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适量的豆面,用手将面打均匀。

制作“馔面”第二步是压面。将打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一根长2.5米的钢管,有节奏的弹压,这样弹压出来的面更劲道。

面团在木棍下,被压成平整的一层,但这时候的平整显然是相对的,上面明显有不均匀的面粉颗粒和气泡,好像一层棉被,把面叠起来,再压平,直到面团被压到光滑如丝绸般程度,才能算压好了。压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块,再揉成面饼,上油,上好油的面饼在阳光的照射下成金黄色,把上好油的面饼放在面盆里,一个挨一个贴着边,放好一层再放一层,最后黄灿灿的面饼在面盆里摆出了花瓣一样的形状,密封好放着发酵。

制作“馔面”第三步是擀面。擀面的时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换位置,这样擀出的面饼才薄厚均匀,擀好的面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且没有破损,这才称为上品。

制作“馔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将擀好的面皮,叠成长条,就开始切了,这样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条如韭菜叶宽,每根长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条放在专用的食盒内捂严实,不能透风。

浇馔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鸡蛋饼是用来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准备好的面条下到沸腾的水里,煮熟的面条在凉水中过两遍,捞出来放在碗里,面在碗里要搁浅一点,浇上用鸡肉、胡椒等调料熬制的高汤,再浇上花菜,一碗地道的“馔面”就可以享用了。

山西省的其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