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

河南省濮阳市工业园区昌湖办事处山西省

山西省信息

  • 地区名称:山西省
  • 长途区号:0349-0359
  • 区划代码:140000
  • 邮政编码:030000-048000
  • 车牌号码:晋A—晋M
  • 行政级别:省
总站>山西省首页>地方特产>壶关旱地西红柿

壶关旱地西红柿

壶关旱地西红柿生长周期长、光照时间足、含糖量高、维生素足,营养十分丰富,既能当蔬菜又能做水果,被誉为“菜中之果”“植物黄金”。

旱地西红柿种植是店上镇特色种植的一大亮点,也是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店上镇旱地西红柿种植已有10余年历史,主要种植村包括长林村、绍良村等十五、六个村。2011年底,全镇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亩产量达10000—13000余斤,亩均纯收入达6000—9000余元。

壶关旱地西红柿种在旱季、长在雨季、收在秋季,是土生土长的天然绿色食品。近年来,壶关县紧紧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建设中国北方旱地西红柿之乡”为目标,坚持特色化引领,标准化推进,品牌化提升,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旱地西红柿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6年壶关旱地西红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产品远销河南、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备受消费者青睐,已经成为壶关“一村一品一主体”和农民群众脱贫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近年来,壶关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旱地西红柿之乡”目标,坚持把旱地西红柿作为群众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出台奖补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发挥带动效应,打造“红色品牌”,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壶关县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格局,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近40万吨,壶关旱地西红柿产业也早已成为壶关县“一县一业”农业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壶关县逐步形成店上镇绍良、固村等20多个“一村一品”西红柿种植专业村,当地老百姓更是靠着种植旱地西红柿过上了好日子。

壶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气候温和,处于中国北方最适宜种植旱地西红柿的黄金地带。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通过集中规模、农户分散、大户承包和合作社互助等经营形式,形成了涉及9个乡镇、120个专业村的规模化种植格局,建成了20个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县旱地西红柿年均种植面积达5万亩,亩均纯收入达6000-10000元。目前,壶关旱地西红柿因其营养好、硬度大、耐贮运,销售范围已由周边扩大至湖北、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14个省市。

壶关县政府连续多年把5万亩旱地西红柿种植工程列入县级农业重点工程项目,为旱地西红柿规模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种苗款和35元种植业保险,提高种植户积极性,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户在种植旱地西红柿过程中遇到的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疑难问题,由包村包基地农技人员进行对口讲解和手把手指导,将旱地西红柿生产、销售等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种植户家中,为广大旱地西红柿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农业博览会以及在新闻媒体播发壶关旱地西红柿专题广告,吸引众多外地客商的目光;鼓励和吸引广大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企办厂,从土地使用、手续审批、税费减免等多方面着力拓展旱地西红柿深加工项目,引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如今,旱地西红柿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全新“舞台”,壶关县与山西红钢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总投资5000万元上马旱地西红柿深加工系列项目,目前已建成3000平方米厂房、冷库。项目完成后,年可加工转化西红柿100万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为旱地西红柿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西省的其他特产